春节期间,大家酒足饭饱后会坐在沙发上喝茶聊天,茶几上必不可少地放着一盘盘小零食:花生、瓜子、果冻、糖果等。但是您也许没有注意这些东西可能会要命,特别是对5岁以下的孩子而言。孩子可能会抓着一把开心果、大杏仁、果冻,边玩边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被这些东西噎到过,只是父母不知道而已。
小一些的坚果在孩子未嚼碎的情况下吞下卡喉时,可能会侥幸随着孩子的一口唾沫滑到胃里(并不是卡在气管里),大一些的坚果可能刚到喉咙的时候,因为吞咽困难而刺激孩子发生反射性呕吐,从口腔吐出。但是当一些不大不小的坚果被误吸入气管或卡在了喉咙压迫了气管,造成孩子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缺氧时,短短几分钟就会要了孩子的命。而且不仅是孩子,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类似的事故也是频频发生。
婴幼儿因为吞咽功能不完善,老人因为牙齿的脱落都易导致异物卡喉。在孩子进食时,避免其大笑和哭闹,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导致梗阻窒息。
类似这样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情不胜枚举:
·一名刚满1岁的幼儿,误将手中的固体食品吞下,造成气道梗阻引起窒息,短短几分钟,幼小的生命便逝去。
·商场店员好心给6岁男孩吃面包,孩子吞下1分钟不到就出事了,最后不幸身亡。
·7个月大的孩子因为一颗葡萄身亡。
·妈妈给1岁的孩子喂辅食,有胡萝卜粒、玉米粒,孩子咳嗽了一声,脸色有点紫,表情很难受的样子,尽管用了呼吸机,用了许多药物,但是孩子心跳越来越弱,最后成了一条直线。
·6岁男童吃花生窒息死亡。
孩子吃了坚果,如花生、瓜子等小而硬的食物,或者玩小件玩具、物品后出现呛咳、憋气、面部青紫时,我们就要高度警惕了,要仔细听孩子呼吸音是否变粗,有没有喘鸣。有的孩子误吞异物时我们不在身边未能及时发现,或者异物较小,呛入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这种情况虽然当时没有明显的表现,但是孩子不久就可能出现顽固性咳嗽、发热、黏痰等症状,经过药物治疗反复不见好转的,就要怀疑气道异物的可能!
异物卡喉指的是异物卡到了气管,气管是我们用来呼吸的通道,如果气管被完全卡死了,我们便无法呼吸,窒息会导致死亡。
异物卡喉时的正确处理方式
惨剧谁都不愿看到,但每天都在上演。如何及时发现孩子气道内有异物变得十分重要!被噎住之后的4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脑循环缺氧只要超过几分钟,就可能造成脑神经系统的永久性伤害。幸运的话会抢救过来,而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脑瘫、植物人,甚至是死亡。现实情况是,当噎食窒息发生时,专业急救人员基本很难在几分钟内赶到现场。这时,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挽救宝贵的生命。
注意,如果可以呼吸、哭泣、说话或仍能咳嗽,则不应该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比如鱼刺卡喉,能呼吸、能说话,这种情况不需要使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救命,甚至是挽救生命最后的机会!
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1.跪在其背后,双手放其上腹部(肚脐以上两横指),一只手握拳,另一只手包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快速往后上方冲击。
3.持续几次挤按,直到气管阻塞解除或失去反应(若失去反应,则采用“心肺复苏法”)。
1岁以下的婴儿,应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相结合的方式
1.拍击背部5次,胸部正中与**连线下缘按压冲击5次,交替进行。
2.直到异物排出或失去反应(若失去反应,则采用“心肺复苏法”)。
气道梗阻、失去反应的儿童,采用“心肺复苏法”
将孩子平放在地板上,实施心肺复苏的急救。
如身边有其他人,其中一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另一人立即实施急救:
1.儿童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部位为胸骨下段,两**连线正中心,男女相同,胸外按压速率是100~120次/分钟,进行30次按压。
2.开放气道(压额头、抬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