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 回huí乡xiānɡ偶ǒu书shū

回huí乡xiānɡ偶ǒu书shū(2 / 2)

宝珠市饼

贺知章是唐朝诗人中堪称“幸运”的一位,他在女皇武则天时期高中状元,后来在“开元盛世”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和尊重,年龄越大,官做得越顺,一直活到八十六岁。如此长寿,还“一辈子都生活在盛唐”,何其幸运!关于他最终辞官的经历,有这么一段故事:

传说贺知章的住宅在长安的宣平坊,他家对面住着一位老人,看起来年岁比贺知章还大,老人经常骑着一头驴出入,很有些仙风道骨。过了些年,贺知章发现自己日渐老去,那位老人的模样却没什么变化。他觉得这位老人非同寻常,就去拜访结识。

他到了老人家中,发现老人没有亲属,只有一个使唤童子。认识之后,知道这位老人姓王,确实是修道之人,平时炼制丹药,也卖药给他人医病。

贺知章素来信奉道教,就想拜这位王老为师,跟着他修道。

有一天,贺知章和夫人诚心诚意地拿着一颗明珠来拜访王老,表示尊师之情,希望他传授道法真谛。没想到王老把这颗明珠随手交给童子,让童子用这颗明珠去买饼。

童子用明珠换来三十多个烧饼,王老请贺知章吃。贺知章心想,这宝珠价值不菲,却只换来三十个饼子,心中有些不愉快。老人若无其事地呵呵一笑,说:“道术要以心体悟,要懂得舍弃世俗,如果吝惜之心不止,贪慕功名利禄,修道怎么能成功呢?”

贺知章听了以后有顿悟之感,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觉得自己年老体衰,脑子越来越糊涂,无法胜任朝廷的工作,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是应该放下吝惜之心,回到乡野田园中去了。

后来,他对皇帝说自己年事已高,坚决请求辞官,还乡修道,这才有了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

学个成语

叶落归根(yèòguīgēn)

意思是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人和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出自唐代释慧能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说段历史

说说唐宋诗人的寿命

诗人贺知章的寿命达到八十六岁,放到现代也可以说是长寿了,在古人中,更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杜甫诗中有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人们就把“古稀”作为七十岁的代称。由此可以看出,古人能活到七十岁就比较少见了。那么在唐宋诗人群体中,是不是确实如此呢?有专家学者进行了统计。

唐朝有寿命数据可查的诗人大概八十人,其中活到八十岁以上的只有五人,贺知章并不是最长寿的,还有一位叫丘为的诗人竟然活到了九十六岁!活到七十岁以上的总共有十七人,大概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

宋朝诗人的寿命数据要好一些,统计的一百三十多位诗人中,活到八十岁以上的有十九人,活到七十岁以上的高达四十二人,超过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由此可见,寿命达到七十岁以上的诗人,比例确实比较小,但是也不算特别稀缺。

我们熟知的唐宋大诗人,只有唐代的贺知章、南宋的陆游和杨万里三位寿命在八十岁以上。

其他大诗人中,“诗魔”白居易活到七十四岁,“诗豪”刘禹锡活到七十岁,“千古才女”李清照活到七十二岁,“奉旨填词”的柳永活到七十岁,也算是长寿。

六十到七十岁,会聚了许多顶级诗人,例如苏轼六十四岁、李白六十二岁、王维六十一岁、王安石六十五岁、辛弃疾六十七岁。

“诗圣”杜甫很可惜,不仅没有活到七十岁,离六十岁也差了一点,是五十九岁去世的。在五十多岁的年龄段,还有韩愈、王昌龄、王之涣等。

中晚唐的柳宗元、杜牧、李商隐都只活到四十多岁,“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和“诗鬼”李贺都只活到二十七岁。

唐朝诗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五十九岁,宋朝诗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六十三岁。为什么宋朝诗人比唐朝诗人要长寿呢?除了宋朝经济比唐朝更繁荣以外,这和宋朝重视文人、不杀文人的政策也是相关的。唐朝不少诗人都不幸死于非命,比如王昌龄被害、王勃遭遇意外,唐朝还有许多诗人的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例如杜甫就受尽饥寒漂泊之苦,在这方面宋朝就要好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唐宋诗人的寿命,不仅比当时的民众更长,也比皇帝要长很多。唐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大概四十六岁,宋朝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四十七岁。看来皇帝真不好当啊!

诗人为什么相对长寿呢?有人总结了这样一些原因:诗人自小能读书求学,生活环境应该还算不错,读书人也往往不需要参军征战;诗人重视文化修养,心境往往更加豁达乐观,面对挫折时更有毅力;诗人多重视养生,静坐、锻炼、修炼身心;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更多的生存智慧;作诗、吟诗本身也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能写出美好诗歌的人,往往也有赤子之心,较少有作奸犯科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