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 寻xún隐yǐn者zhě不bú遇yù

寻xún隐yǐn者zhě不bú遇yù(2 / 2)

真正的隐士,品性高洁、远离世俗、淡泊名利。这首诗就描写出这样一位“隐者”,他在诗中没有直接出现,但他的形象却更令人敬仰。没有见到隐者,让人遗憾,但这样一位与自然朝夕相对,与天地融为一体,令人神往却难以寻觅的人物,不是更符合我们心中“隐士”的形象吗?

后人评价这首诗“不带一点烟火气”,超凡脱俗,就像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

讲个故事

爱“撞车”的“诗奴”

诗仙、诗圣、诗魔、诗佛、诗鬼……诗人们的绰号各种各样,每个绰号都代表了诗人的性格或作品的特点,非常贴切。诗人贾岛的绰号特别奇怪——“诗奴”,从字面上看就是“诗的奴隶”。

贾岛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不太响亮的绰号呢?因为他是“苦吟诗人”的代表。他为了创作一首诗,要苦苦思索,且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反复推敲,吃不下睡不好。贾岛曾经说自己作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呕心沥血地去创作的人,可不就是“诗的奴隶”吗?

这位“诗奴”在创伤时常常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他走在路上时也经常保持“苦吟”的状态,心思完全在诗句上,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有这么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贾岛骑驴过街,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他便吟出了“落叶满长安”的佳句,之后又苦苦思索这句诗的上联。好不容易想到一句“秋风吹渭水”,他喜不自胜,不料却撞上了大官刘栖楚的车队。这个官员不太理解诗人吟诗之苦,把贾岛抓起来关了一夜。

还有一次,贾岛一边骑着驴,一边作诗,“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他反复思量,难以抉择,结果又撞上了大官的车队。这次他比较幸运,撞上的是大文人韩愈的车队。韩愈问清原委之后,不仅没怪罪贾岛,还跟他仔细讨论,提议他用“敲”字,这也是词语“推敲”的由来。

学个成语

字斟句酌(zìzhēnjùzhuó)

像贾岛这样反复推敲诗中的字句,可以用成语“字斟句酌”来形容。这个成语意思是: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成语出自清朝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

说段历史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在介绍一位唐朝诗人的时候,往往会指出他是初唐诗人、盛唐诗人、中唐诗人或晚唐诗人。整个唐朝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被后世划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不过这四个阶段并不是历史学家划分的,而是研究唐诗的人根据唐诗的发展变化划分而成的。

初唐,是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当上皇帝这段时间,有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这时的唐朝开疆扩土、威名远播,国家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诗人们开始对诗歌进行大胆创新,诗歌的风格也变得明快清新。初唐的代表诗人当数“初唐四杰”,童年写《咏鹅》的骆宾王就是其中之一。

盛唐,是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结束之后,有五十多年时间。盛唐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了顶峰,而后期被“安史之乱”严重破坏。国力虽然由盛转衰,但诗歌的创作却进入了最繁荣的阶段,题材丰富、精彩纷呈,盛唐诗人的代表当然首推李白和杜甫。

中唐,是其后的六十多年。这时唐朝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但是君主和有识之士还在努力维持国家的稳定,许多诗人关注民生,写出的诗也更加贴近百姓、浅白易懂。中唐代表诗人是白居易,贾岛也是这个时期的诗人。

晚唐,是唐朝最后的七十年。这时振兴国力的尝试基本都失败了,国家进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尤其是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唐朝迅速没落,直到亡国。这个时期的诗歌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减少了,转向了对个人情感的关注。代表诗人是“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