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闻传播学以及编导(2 / 2)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多人,其中有: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广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广东省“金钟奖”获得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等。“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类课题8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50部,发表中文学术论文近600篇、SSCI论文8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三等奖及广东省“哲学社科成果奖”8项、“吴玉章奖”1项。学院现有兼任教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80多人,其中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本科教育方面,设有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国际新闻(全英)、网络与新媒体6个专业。其中,新闻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广告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本科教育以国家级教材和课程建设、各类专业训练营、大型暑期社会实践为特色。《新编中外广告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媒介管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入选“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微博:微写与博识”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训练营包括始于2007年的“南方准记者训练营”,以及“广告兵法训练营”“移动新媒体专训营”等。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包括“我行我动”“我是记者”等。学院建有暨南大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台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媒体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获第五、第六、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4个科学学位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5个博士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以与传媒联合培养和开放共享为主要特色。

学科建设方面,拥有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2003)、广东省重点学科(新闻学,2006)、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2013)。优势学科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实务、传媒经营管理、数字营销传播、海外华文媒体等。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起步于1964年,迄今已经50余年。1964年6月,教育部批复江苏省委宣传部,同意在南京师范学院增设新闻专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南师大的第一个非师范专业。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南京师范学院招收新闻学专业学生40人,接受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新华日报社和学校联办共管,理论课程由学校承担,班主任、实践课程均由新华日报社负责委派。1984年起,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干预下,新闻学专业恢复连续招生。1990年5月,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师范大学设立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1995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在新闻学专业和电教系基础上正式组建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7月,江苏省委宣传部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署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

学院专业设置齐全,学科层次完整。学院下设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网络与新媒体系4个系,面向省内外招收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本科生,其中新闻学专业为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类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与传播硕士(MJC)、广播电视(MFA)2个专业学位点。自2001年以来,新闻学科连续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2016年,新闻传播学科被遴选为“十三五”江苏省唯一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8年,新闻传播学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8人。拥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社科英才1人、江苏省社科青年英才3人、江苏省新闻出版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青年骨干教师1人。

学院设有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民国新闻研究所等校级重点机构,还有传媒与法治研究所、摄影文化产业与图像传播研究所、现代广告研究所、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出版传播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等机构。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挂靠在学院,同时设有《江苏政务舆情》编辑部。学院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会会长单位、江苏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长单位。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建高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杭州下沙和桐乡乌镇。

学校学科涵盖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优势凸显、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学科专业体系。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省一流学科,其中新闻传播学2011年获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类专业18个,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为国家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学为省优势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文化产业管理、摄影、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技术为省特色专业。

学校专任教师中有正高147人、副高282人。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钱江学者”3人,省“151人才工程”3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6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教学名师4人,“双师双能型”的行业高端人才50余人。

众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出版、影视行业、文化产业、文化传播等领域的骨干精英,涌现了一大批如忠诚、章伟秋、龙丹妮、席文、李维嘉、郁刚、朱丹、王志强、林旭坚、林江国、戚薇等知名校友,其中71人次获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中国新闻奖等行业最高奖,《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快乐大本营》《最强大脑》《奔跑吧兄弟》《王牌对王牌》等品牌栏目均由此校毕业生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