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蓝色碎片之闲间有度 > 第243章 永恒之阶·鲁渊梦烬

第243章 永恒之阶·鲁渊梦烬(1 / 2)

风止。灰起。

那一声铃响似乎没有落地——只在空气里绵延成无形的波,轻轻擦过光与尘的界。

时间随之塌陷,光线反折。

青城的轮廓被雾吞没,又在灰烬深处重组为另一座城。它无声地呼吸,街巷如断片的脉络,在梦中一点点亮起。

炭火在废墟中闪烁,像记忆残余的心跳。灰白的焰心浮动着暗紫的光,从石板缝隙里渗出,如同流动的血。

梦在呼吸,梦在腐烂。

尘色由灰转紫,空气的温度骤然坠落。

有声音在远处回荡——不知是铃,还是某种早已被遗忘的名。

光,从雾底缓缓升起。

照在那尚未冷透的火上。

有人,在火光中醒来。

灰烬如雪,自碎裂的穹顶簌簌而下。

昔日都城,名曰鲁渊,今唯余瓦砾与白骨相枕。街无名,城无守,荒草自石隙间挣出,疯长如怨。

废墟中央,孑然立着一座旧门——残破、斑驳、无匾无识,人唤尘市之门。

白昼,它仅是废墟一隅;入夜,传说门后却会浮出另一座城——一座只容活人喘息、死人缄默的暗市。

是夜,风冷如刀。柳珞秋蜷于门下,一袭破裘裹身,粗硬如铁。

他曾是鲁渊一书吏,尚能默诵前朝律文,亦记得那些早已焚毁的典册。

如今,他只余一枚竹笔、一副空瘪的胃囊,与一段渐趋模糊的良心。

不远处的尘霾中,火光倏忽一闪。

一名老者正跪于尸堆之间,以指甲掘土。那是李青权,人唤“掘尸人”,相传他能自死者唇齿间,抠出最后一枚金币。

柳珞秋望着那影,喉间干涩如磨。

他想起三日前所啃的最后一块干粮——粗粝如木屑的面饼,刮过咽喉的触感犹在。

他听闻,门后“尘市”中有人以死尸之皮易食——可他不敢问,亦不敢往。

直至那夜,一名女子自雾中行来。

她身着一袭灰蓝长衫,肩搭旧丝帕。月光落于她面颊,如残莲半绽,静而含凄。

她自报姓名:杨黛儿。

她于废墟间俯身,拾取死者遗落的发簪、布带、指环——那些昔日象征身份的饰物,今朝仅能换得一口糠饭。

柳珞秋凝视她良久,终是开口,声如风过碎纸:

“姑娘……在掘何物?”

杨黛儿微微一笑,那笑意温柔,却透着一丝近乎非人的平静。

“掘活人遗下的执念。死人无声,活人却贪得无厌。”她于一具少年尸身旁驻足,轻取下一枚铜环。那少年死不瞑目,瞳中似有诘问。

柳珞秋脊背生寒。

“你不惧……报应么?”他低声。

“报应?”她轻嗤,音如落羽,“你还信这个?若真有报应,这座城……还会剩下人么?”夜风穿门而过,扬起一地尸灰。

李青权自暗处踱来,手中提一布囊,袋口微敞,露出一截白骨。

“柳珞秋,”他嗓音沙哑如磨石,“若真想活,尘市后巷有买主。死人皮,可换粮十两。”他瞥向杨黛儿,眼如幽井,“这女人……卖得比我勤快。”柳珞秋胸中一片混沌。

那一瞬,他忆起昔日伏案抄律的自己,墨迹未干的“盗尸者斩”四字犹在眼前——可如今,城已无法,人已无格。

杨黛儿见他犹疑,递来一块干粮。

“吃罢,”她轻语,“我只想活,不愿饿死于门下。”柳珞秋伸手接过,指节微颤。那一刹,他竟觉一丝感激——甚至一缕荒芜的温柔。

他咬下一口,味如死灰。

夜更深,风止息。

柳珞秋在尘市之门下昏沉睡去。

梦中,他独坐金殿,伏案抄录生死簿。

笔锋落处,墨迹未干,他写下三字:杨黛儿。

纸页骤然起火。

烈焰中,杨黛儿缓缓回首。火光在她眸中跃动,却无惊无惧。她的唇无声开合,言语尽数被火舌吞噬。

柳珞秋欲扑身上前,双足却如生根,寸步难移。金柱熔作灰流,化作千百倒悬的门影,每一道门后皆有哭声回荡。

他听见一个声音在问:

“尘市之后,可还有梦?”

那声音并非出自他口,却与他心意相合。

火焰中,杨黛儿的影子寸寸碎裂,如旧籍被一页页撕开。她的笑容在灰烬中定格,轻声道:

“梦在灰里,行者不归。”

随即,一阵冷风灌入,万籁俱寂。

柳珞秋惊醒时,天光微明。

他仍卧于门下,手中紧握那截竹笔。尸堆隐于薄雾,唯门影斜横,如一句未竟之诗。

杨黛儿已不见踪影。

她昨夜所赠干粮,此刻竟已半腐,似陈年旧物。

他起身,望向门后。

尘市的雾仍未散——一层灰白的薄纱,隔开生死。雾中传来细碎叩击声,似有人敲门,又似在缝补残梦。

柳珞秋凝立片刻,终是举步踏入。

门后是一条长街。街上无光,唯有灯影摇曳。摊贩所售非食非物,而是记忆——一片梦境、一声旧笑、一缕亡者气息。

“要换什么?”雾中传来询问。

是李青权。

他负着那只布囊,笑如已知结局的判官。

柳珞秋垂首,嗓音枯涩:“我想买……一个名字。”李青权微怔,继而缓缓颔首。

“名字啊……需以灵相易。你可想好?落笔之后,你便不再是你。”柳珞秋默然。

雾气缠绕他的足踝,如尘市之手,要将他拖往更深处。

他终于开口:“我不愿再记前朝,也不愿再做书吏。给我一个能在尘市活下去的名字。”李青权取出一张皮纸,其上血字未干。

“从此,你叫——梦行人。”

自此,尘市的夜多了一位抄写者。

他独坐门下,为人书写梦的契约:有人求忘,有人求忆,有人只求在灰烬中听一曲旧歌。

他从不抬头,唯在每夜最深时,停笔凝望门外——那里有一抹灰蓝的身影,若真若幻。

她似乎仍在寻觅。

或许是记忆,或许,是他未竟的梦。

尘市无昼。

雾永不消散,灯火长明。影子在湿冷的石面上生长、腐烂、又复生。

柳珞秋——不,如今的梦行人,独坐旧门旁的石案后。案上摊着皮纸,墨色如凝血。

他以竹笔蘸取灯油与死灰,为来者抄录梦契。

有人用亡亲的影子,换取不再哭泣的记忆;有人割下一缕发丝,只为让亡魂在梦中唤一声“兄长”.

梦行人从不过问,只垂首抄字。

尘市的法则简明:凡落于梦契之字,必将成真——代价自付。

他曾想追溯这法则的源头,却无人知晓。

李青权言:“尘市无律,唯有约。”

而约,即是梦的骸骨。

夜最深时,他常闻耳畔低语:

“你抄写的,不止是梦。”

“是命。”

那一夜,雾浓如墨。

尘市的灯一盏接一盏熄灭,似有无形之手将其捻碎。

梦行人抬头,望见一道熟悉的身影走近。

灰蓝衣衫,旧丝帕轻垂。

是杨黛儿。

她的足音全无,雾气在她脚边翻涌。

“可还记得我?”她问。

梦行人指节收紧,竹笔微颤,墨点滴落纸面,绽成黑花。

“我……曾梦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