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7(2 / 2)

第二天,内阁拟举荐那拉勇出任大都督的奏折副本就传了过来。凤九渊看后,大怒道:“内阁这是要逼死那拉勇么他们就不知道人都快要病死了,还要让他来出任大都督这些杀人犯,刽子手,还有没有良心”说着,将奏折副本狠狠地掷在地上。

思菊见他气得脸都青了,便道:“内阁也是没有办法,当下还有谁比那拉勇更适合出任大都督的了我看这多半不是内阁的主意,是大朝会上通过的决议”

凤九渊看了她一眼道:“我不管,总之这个任命案我这是通不过的。”

思菊道:“那你总得给出人合适的人选呀”

凤九渊想了许久,除了那拉勇,只有汪百鸣还将就,其他的人,要不才能不济,要不资历不够,要么经验欠缺可一想到那拉勇再这么折腾下去,保不准哪天就咽气了,他又怎么忍得了心急得无可奈何之下,就道:“大不了,大不了我来兼任大都督的差使。谁敢说我不行”

思菊无奈地笑道:“也只是咱们说说罢了:就是任命索哈牙,任命闻越,甚至是这里的副总管江怀恩都比你合适。你就别逞这个能了”

凤九渊哪里听得进去思菊的劝谏,反而觉得这还真是个好主意,就让回复内阁,说暂不委任大都督,大都督府的事务由他暂行兼领。

见他动起了真格的,思菊惊道:“你,你没跟我开玩笑吧”

凤九渊道:“谁有那个闲情去,传旨”

正巧雷顿进来了,思菊就把情况说了一下,道:“这旨我是传不了的,太荒唐了”

雷顿却道:“我倒觉得这是最可行的办法”

思菊讶然道:“你也疯了跟他一样疯”

雷顿道:“先生兼领大都督府,难道还需要经手细务么另外,我倒是可以举荐一个人给先生,他虽是文臣,但也精勇武略,特别是战略规划上,怕是比那拉勇还要强些”

凤九渊一惊,问道:“还有这样的人,我怎么不知道”

雷顿道:“你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你没有注意到他还有这方面的才能罢了”

凤九渊越发的急了,问是谁。雷顿道:“周密之”

凤九渊和思菊同时一惊,异口同声地道:“他”

雷顿道:“上次在回中京的路上,我和他接触颇多。此人对凤凰界的山川地理了若指掌,天文气象,风土人情也是烂熟于凶。每过一处,总喜欢研究若是发生了战事,该如何布置。起初我还以为他不过是夸夸其谈,后来听多了,就觉得此人怕是那种少有的文韬武备俱通的能人”

凤九渊喜道:“当真”

雷顿拿起那拉勇那份未完成的防御方案道:“当不当真,一试便知”

开创卷746大都督的人选二

更新时间:20123222:22:30本章字数:3209

还不到五天的功夫,凤九渊就提前回京了。最令满朝大臣们惊诧的不是他提前赶了回来,也不是他把第一战区大总管那拉勇给带了回来,而是他宣布大都督府的事务由他暂时兼领

他凤九渊是带兵打过仗,算不上不知兵。但带兵打仗跟当大都督是两回事,那非得有过人的军事才华,非同一般的军事谋略以及对全局超强的掌控与洞穿能力才合格。

在政治上,身为皇帝的凤九渊是不合格的;在军事上,就算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却毫不懂得参赞谋划的他又如何暂时兼领大都督府事务这是对军队体系的不放心,还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大都督人选而不得不亲自上阵

总之,自内阁而下,满朝大臣接到这道诏命之时,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若是反对,岂非明目张胆地怀疑皇帝的军事能力对于他们这些绝大多数连军营都没有踏进过一步的文官们来说,再高调的反对都是苍白无力的。而武将们对凤九渊有着一种盲目的崇拜,认为在皇帝的带领之下,军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不得不说,武官们的思想很单纯,没有在政治这坛污水里浸透,他们还是相当干净的,因此,他们只看到了皇帝身上的神圣威力,而看不到他普通人的一面,看不到他在军事才能上的不足和性格上的弱点。文官们想反对,但又怕因此会激起武将们的强烈反弹,由此引发朝局大规模的动荡

诏命到了门下省后,自侍中以下,没有人对它表达异义,很聪明地放行,然后交由尚书省明发天下了。就这样,凤九渊又开创了一个凤凰界的历史:以皇帝的身份兼领大都督,总掌军事。

没有人知道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们又都清楚,劝是劝不住的,因此,就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打开星海合众国的装备封锁之上。

而这也才是凤凰界当下所急的根本要务。

尽管已经回到了中京,凤九渊还是没有临朝。在他正式兼领大都督事务的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诏旨,将在吏部郎中任上的周密之调到了大都督府担任前军断事

大都督府总掌凤凰界军事,分设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管理凤凰界七十二道诸军事。而五军都督府的职司又各有差别,中军总掌军令执行,后军总掌兵员招募、训练、装备、物资供应等事务,右军总掌军法、军官提升、战功爵赏等事务,左军总掌战略谋划等事务,前军总掌情报等事务。大都督以下,五府各设左右都督两名,都督同知四名,以下各司设断事、参军若干。大都督为正一品,五名都督为正二品,比同各部尚书,都督同知为正三品,比同各部侍郎,断事官为正五品,比同郎中,参军为从五品,比同员外郎、主事

周密之同吏部吏目司郎中,正五品。正五品的京官虽然小,但职掌吏目司的他已经有了参与朝政讨论,制定关系着官吏切身利益政策的大权,所以官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