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新明史 > 分节阅读 377

分节阅读 377(2 / 2)

最后,朱祁钰在陵园的中间停了下来,转身朝向了跟在后面的众多将领时,他才开口说道:“这里,埋葬着五万多名帝国将士的英魂,他们是在平定日本叛乱的战争中牺牲的五万多名帝国最优秀的军人。另外,在周围,在其他的几个陵园里,还埋葬着五十多万帝园将士的英魂,他们是在为保卫帝国,为捍卫帝国利益的数场战争中牺牲的帝国军人。朕今天带你们到这里来,只是想告诉你们每一个帝国将军一个道理,在战场上,保护好你们的手下,保护好帝国军人,是你们作为将军的重要义务与职责。帝国需要军人去捍卫,帝国的利益也需要军人去争取,不过,朕不希望看到,今后帝国的每一寸新获得的土地上,每一分新获得利益中,都有帝国军人的鲜血。这次西征,帝国举兵数十万,肯定又有很多的将士将无法回到他们的故乡。在那边”

众将军都顺着朱祁钰手指的方向朝西面看去。

“朕己经下令,将那边的山坡全都开发了出来,砍掉了山坡上的每一棵树,知道那是用来做什么的吗那将是埋葬西征牺牲将士的墓地”朱祁钰也显得有点激动了,“朕有一个愿望,希望到我们战胜敌人,结束西征的时候,被埋葬在那块墓地里的帝国军人居量的少,越好越好。而这些,都要靠各位的努力,都要靠各位在每一场的战斗中永远的记住今日朕在这里讲的话。将你们手下的官兵当作你们的儿子,兄弟看待,将他们当作你们的亲人看待,用你们的行动,来捍卫帝国军人的生命”

此时,众将军也纷纷明白了,皇帝一直在为这些牺牲的帝国军人感到内疚。虽然有战争就有人牺牲,不过皇帝不希望让更多的人牺牲,更不希望有人做出无谓的牺牲。也就在这个时候,帝国军人在勇猛作战之外,又多了一个认识,那就是在战场上,尽量的保护每一个军人的生命,这是帝国军人最为光荣与伟大的任务

当然,朱祁钰也正是这个意思,他渴望胜利,渴望做一个更伟大的皇帝,不过他不希望用帝国军人的尸体来做自己的垫脚石。胜利是必须要获得的,不过,只要有可能,就必须要尽量保护每一个帝国军人,这样,所有的帝国军人才会在战场上更为奋勇的与敌人作战,更为卖命的去获得胜利

第十卷烈火燎原

第十节蒙古军团

多日后,朱祁钰率领的主力军团到达了距离和林大概还有一百多里的一处驿站。这里是和林前最后的一座驿站,准确的说,几乎都快成为一座小镇了。很多前往和林的商人都会在这里落脚过夜,天亮之前出发,然后就能在上午到达和林,参加当地的市集,与蒙古人交换货物。也正是如此,这里就由一座驿站发展成了一座大概有三千多人的小镇,当然,小镇的长期居民多半都是开店的,酒店,饭店,茶馆等等。

朱祁钰率领的大军就是在这附近扎营的,浩浩荡荡十多万人的军队,几乎将整个小镇都围了起来。在这里,朱祁钰收到了于谦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这也是他在离开京城之后,收到的第一封信。信里主要讲了三件事情,而且三件事情都非常重要。

第一是在日本招募的第二批二十万劳工已经到了大沽,于谦正在安排其行程,将于最近发往蒙古。于谦还提到了一点,即在日本招募的劳工数量远远的超过了计划。很多日本人听说到明帝国工作,就能吃口饱饭,而且衣食无忧,日本自然愿意到帝国来工作。当然,明帝国在日本的招募人员并没有明确说明去明帝国是干什么工作的。不过,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日本人来说,只要能吃饱饭,那还有什么好顽虑的呢

第二是陈懋那边有了新的进展,一部分苗人的族长同意与政府谈判,而陈懋也以雷霆手段将一些违反乱纪的地方官员给捉拿了起来。审判这些官员的工作正在安排之中,而且于谦派去的政府官员也在帮助陈懋,稳定苗人的情绪。而于谦也将新拟定地对待苗族的政策大纲附在了信里,让皇帝过目,如果无修改意见的话。他就准备执行这一新的少数民族政策,再次降低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负担。

最后,也是让朱祁钰最惊讶的是,段灵还真的搞出了新的橡胶来,并且通过试验,证明这种橡胶制造的轮胎能够行驶数千里。虽然,这仍然不大理想,不过如果大规模生产的话,必然能够提高车辆地运输效率。而更让朱祁钰觉得惊讶的是。段灵竟然与一批科学院的科学家联名上书,要求帝国政府出资,从南洋大批购买橡胶,并且在帝国南部的广东,广西,安南,台湾等地开办橡胶种植园,大规模的生产橡胶。于谦拿不定主意。或者说是不好直接否决段灵的提议,只能把球踢给了朱祁钰。

朱祁钰也立即做了批示。新的少数民族政策方面,他没有做任何修改,于谦拟定的大纲已经非常地详细完整了。而且在这方面,于谦是能手,朱祁钰也提不出多少意见来。日本劳工方面,朱祁钰仍然按照于谦以之前的计划进行,按照帝国地承受能力,尽量多的招募日本劳工。当然,应该挑选身强力壮。而且比较年轻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到明帝国来混口饭吃地。至于发展橡胶产业。朱祁钰让于谦做长期考虑,当然,朱祁钰本人是知道橡胶有多么重要的,作为现代工业最重要的原料,橡胶不仅仅在军事上有广泛的用途,在工业上同样重要。就算朱祁钰还无法预测橡胶能够给国内工业发展带来什么变化,不过只要随着橡胶大规模的使用,思想已经完全解放出来的帝国科学家,工程师,还有那些发明家,必然会自己想出来地,这根本就不需要皇帝来操心。

做完了批示之后,朱祁钰率领大军在第二日一早就到达了和林。和林是帝国在蒙古设立的第一个据点,也是最重要地据点。准确的说,和林在这几年中已经发展成了一座颇具规模地城市。在北伐结束的时候,和林还是一座集市,准确的说,是蒙古人交换货物的地点而已。而当朱祁钰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十年,不过和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这座城市没有帝国内地城市都有的那些高大的城墙,不过,这确实是一座城市,而且是一座有十多万常主人口,非常繁华的城市。当然,让和林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始动力就是贸易

和林是内地商人与蒙古各部落进行贸易的第一个集市,也是最大的一个集市。虽然在道路修到了瓦刺堡垒之后,很多帝国商人为了能够更便宜的购买到蒙古人的货物,直接去了瓦刺堡垒,在那边与蒙古人交易。虽然随着蒙古各部落向西迁徙,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以瓦刺堡垒为中心活动。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瓦刺堡垒只是一个新兴的贸易集散地,在规模上是无法与和林相比的。每年春季,蒙古牧民回到滇北的草原上的时候,就会有大批的商人来到和林,用帝国内地出产的物资与蒙古百姓交换他们生产的皮毛,牛羊等等。

朱祁钰选择的西征时间也正好是冬末春初,当大军到达和林的时候,那些勤奋的商人已经先一步到了和林,这座在整个冬季里都死气沉沉的城市焕发了生机,也带来了繁华。当然,朱祁钰是很高兴的,特别是当他看到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向汉人学习,接受汉人的文化,接受汉人的风俗,吃大米饭,喝高粱酒,穿的是用棉布,麻布,绸缎制作的衣服,并且用汉语跟商人交流的时候,朱祁钰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很多时候,贸易的力量是无穷的,就算他不刻意在民族交流中强调文化这一点,贸易也自然会让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并且最终使不同的民族和二为一,产生一个新的民族

“陛下,卫广将军他们已经在外面等了很久了”金英边说着,边小心的帮朱祁钰整理着盔甲上的饰品。

朱祁钰迅速的穿上了这套特制的黄金甲,在镜子里照了一下,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也该让他们等一等了,我们不能显得太急了,不然会被人瞧不起的”

当朱祁钰全身披挂地走出营帐的时候,卫广以及跟在他后面的一帮蒙古军人都是眼前一亮。虽然皇帝很少穿戴得这么整齐,不过众人都立即感觉到,在他们眼前的不仅仅是帝国的皇帝,而且还是战无不胜的帝国大元帅。显然,于谦特意找人给朱祁钰重新打造的这副盔甲很有气势,不但能体现皇帝的高贵,还能让人觉得皇帝更为威猛,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