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昭告天下(2 / 2)

这是根本上的理念冲突。

“陛下推行新政,是为了强国。强国之本,在于兵,在于民。可这些本该为国之臂助的太医,却抱着自己的金饭碗,不肯为国出力,不肯惠及百姓。”

“不把他们的思想扭转过来,惠民医堂和军医制度,永远都只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第二天,齐逾在朝堂上抛出边市的问题,又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李知安的解决方案后,果然如预料般,在短暂的震惊后,获得了大多数官员的支持。

毕竟,面对白银外流的巨大风险,这个一举多得的方案实在太有诱惑力。

齐逾当即下旨,成立“边市经略司”,由新晋的年轻官员主理,绕开了户部的重重阻碍,效率极高。

下朝后,齐逾来到凤仪宫,见李知安正在写着什么。

“还在为边市的事情烦神?”他笑着走过去。

“边市的事情,陛下已经处置妥当,我没什么不放心的。”李知安放下笔,将写好的几页纸递给他。

“我在想太医院的事。”

齐逾接过一看,上面是李知安手书的一份关于改革太医院考绩制度的草案。

草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将现有的考评标准进行彻底的颠覆。

原本以服务宫中贵人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体系,被大大削弱。

取而代之的,是几项全新的、占据极大比重的考核指标:

一,参与军医培训及相关教材编写的时长与成果。

二,前往惠民医堂或下乡义诊的次数与诊疗人数。

三,整理、编写面向民间的通俗医书、防疫手册的贡献。

四,对疑难杂症提出创新性疗法或研制出新药的成果。

每一项,都能量化,都有据可查。

草案的最后,李知安还加了一条:未来太医院院使、副院使等高级职位的晋升,必须从上述四项考核中成绩优异者中选拔。

“你要动他们的根基。”齐逾一针见血。

“不动不行。”李知安的态度很坚决,“一潭死水,总要扔几块大石头进去,才能让它重新活起来。”

“会有很多人反对的。”齐逾提醒她,“太医院盘根错节,许多老太医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甚至和一些宗室都有牵连。”

“我就是要让他们反对。”李知安的目光清亮,“陛下还记得陈博文大人的那篇文章吗?”

齐逾点头。

“陛下能让天下读书人明白,‘德’不在出身而在行。那我们就能让天下医者明白,医德,不在于你侍奉的权贵是谁,而在于你救治的苍生有几人。”

“那些反对的人,正好让天下人看看,他们究竟是心怀万民的‘医者’,还是只顾自己前程富贵的‘医官’。”

齐逾看着她,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他的皇后,永远看得比他更远,也比他更决绝。

他拿起那份草案,在上面用朱笔批下两个字:“准奏。”

随即,他盖上了代表着皇权的玉玺。

“朕不仅要准,还要以最快的速度,昭告天下!”

旨意从宫中发出,犹如一道惊雷,在太医院内部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