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扬州东关码头。
一艘三桅楼船在三艘漕船的护卫下徐徐抵近,船头一面大旗迎风猎猎,上书“钦差总理督运赃罚银两大臣”,另一面旗帜上面则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码头之上高官齐聚,漕军总兵伍长龄、江苏按察使石道安、扬州知府谭明光、两淮盐运司同知黄冲皆在,而站在一群中年男人之间的薛淮自然显得格外惹眼。
官船停岸,身穿一袭绯色孔雀补子官服的范东阳现出身形。
薛淮心中暗伏,这位范总宪果然是简在帝心的重臣,仅仅大半年没见,他就跨过那道最难的门槛,从正四品左佥都御史升为正三品左副都御史。
莫看这两个官职仅有一字之差,在都察院内部可谓质的飞跃。
首先三品官阶是朝廷大员的门槛,三品以下只能称作中级官员,而且左副都御史作为都察院主官的副手,可列席九卿议政,可直接纠劾六部侍郎级别及以上高官,可直接参与重大案件的三法司会审,范东阳从左佥升为左副意味着他正式进入大燕的权力中枢,跻身庙堂诸公的行列。
唯有踏上这层跳板,他将来才有希望更进一步谋求尚书之位,百余年来不知有多少胸怀抱负的官员卡在四品到三品这道坎上。
范东阳走下官船,沉稳的视线扫过前来迎接的一众官员,在薛淮面上稍作停留,两人目光交错心领神会。
一套略显繁琐的见礼仪式之后,众人相继登上马车前往盐运司衙门。
小半个时辰之后,在早已准备妥当的盐院正堂,范东阳以钦差身份当众宣读他此行南下带来的一迭圣旨。
第一道圣旨便是经由大理寺复核、天子朱笔御批,批准薛淮和石道安关于原两淮盐运使许观澜、副使陈伦和娄师宗等十四名盐运司官吏的死刑请奏,另外扬州府官吏刘让、郑宣和罗通等人,以及刘傅、郑博彦、白修等二十七名罪大恶极之豪族中人,尽皆就地处以极刑。
其余作奸犯科但罪不至死之人,由薛淮和石道安依据大燕律分别处以流放、徒刑、杖笞、罚银、革除功名等等。
天子特地在圣旨中点明,许观澜等人不必押送京师,在核验案情之后直接就地正法,由范东阳、薛淮和石道安监刑。
由此可见天子对两淮盐案何其震怒,根本不给一众案犯多活几个月的希望。
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范东阳开始宣读第二份圣旨:“两淮都转盐运司同知黄冲,秉性廉明,勤恪夙著。前察盐政积弊,协薛淮查办贪蠹,举劾无私,肃清纲纪。朕嘉尔忠勤,特擢为两淮都转盐运使,总理盐务、管束盐仓。尔其益励清操,课税疏销,毋负委任。钦哉!”
黄冲心中感慨万千,虽说他已经从云安公主那边得知自己将要升官的消息,但此刻亲耳听到圣旨的内容,内心的情绪依旧沸腾不止。
回首过往,他在盐院忍辱负重多年,一边承受着许观澜等人的排挤打压一边暗中搜集证据,个中艰辛难以尽述,如今终于等到苦尽甘来之日,如何能不激动?
“微臣黄冲,叩谢皇上恩典!”
黄冲大礼谢恩,感佩之情发自肺腑。
范东阳将圣旨交到他手中,微笑道:“黄运使,陛下命我转告你,先前你洁身自好、不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表现值得赞赏,望你往后能够秉持本心,让两淮盐运司成为大燕十一盐司的标杆和表率。”
黄冲诚惶诚恐道:“臣谨记,定不负陛下之期望。”
范东阳点点头,随即从内侍手中接过第三道圣旨,抬眼看向薛淮。
这封圣旨的内容比较多,大意是许观澜等一众案犯伏法、范东阳押解赃银返京之日,薛淮身上的钦差职务便会取消,但是仍旧保留他之前的两淮盐政监察大使一职,至于本职扬州同知不会变化。
天子之所以让薛淮继续监察盐政,便是因为他和黄冲联名上奏的《两淮清盐疏》得到内阁五位大学士的一致认可,接下来两淮盐运司会作为试点,推行薛淮提出的治盐五策,此事由他和黄冲共同负责。
这个结果早在薛淮的意料之中,他神色沉静地领旨谢恩。
“诸位大人。”
范东阳环视众人,朗声道:“此番两淮盐案能够顺利查办,皆赖诸位尽心尽力,陛下于宫阙深悉尔等辛劳。”
听者莫不心动,大案已经破获,他们为朝廷挽回极大的损失,光是那些赃银就能让干涸的国库充盈起来,眼下自然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范东阳展开最后一道圣旨,徐徐道:“两淮盐课,实系国本。尔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范东阳,奉谕总理督运赃罚银两,当严核案牍,厘清真相。扬州同知薛淮、漕军总兵伍长龄、江苏按察使石道安、扬州知府谭明光等,勘积弊、涤污浊之功,朕已洞鉴。俟本案结,吏部稽九卿堂簿,论功叙录,或擢职以彰干才,或赐绮帛以酬忠勤,朕不吝爵赏!惟望诸卿持心似水,守节如松。静候天恩,毋负朕望!”
“臣领旨,谢恩!”
众人整齐行礼,心中那块石头终于平稳落地。
天子并未直接封赏他们,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毕竟朝廷直到现在都是单方面收到两淮之地的奏报,必然要派专人实地稽核这桩案子的详情,避免闹出天大的笑话。
范东阳身为天子的股肱之臣,此行除了将赃银重铸押解回京、处理那些查抄得来的产业和珍宝,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核查案情,确保薛淮等人没有弄虚作假。
等一切尘埃落定,范东阳顺利将银子带回京城,朝廷便会正式启动对有功之臣的封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