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杜大友和刘小怜,施莲分了个小院子暂时给刘小怜住,等孩子生下来再做其他打算。
而刘氏那边,施莲就让丁氏周氏先去安抚一下,并请杜贡生教授家里所有孩子识文写字。
等出了月子,时间也快进入腊月了,施莲给孩子起了名字叫做“施锦程”,随了自己的姓。
村子里的人得了信,说啥的都有,也得人甚至在私下里说这孩子是施莲跟别人的私生子,不是杜老汉的,尤其是杜老太太和大房一家蹦跶的最欢快。
不过大部分人家都是买了东西上门来瞧看过施婆子和孩子的,如今杜家的地位身份,他们只有巴结仰望的份。
家里请了两个乳娘专门来帮忙照顾孩子,施莲就又打发了管家和杜大栓一起到了府城里买了一座店铺。
就府城的房价可想而知,买了六间大门面,就掏空了杜家所有的积蓄,估计再没有进账,就要入不敷出了。
不过施莲对于自家的玻璃还是很有信心的,在开业之前进行了简单的装修,把原来的木窗都换成了大块的透明玻璃,打破了传统,店铺里面的情况在外面也能让行人一目了然。
然后又打造了很多别具一格的货柜货架,施莲从家里调来了两个账房先生,又抽了好几个小厮仆从,并且把杜大全放在铺子里专门管理生意。
开业这天,“杜记琉璃坊”一炮而红,就光那店铺前面那大块大块的透明玻璃窗都够吸引人的眼球的了,等人们一进去,看到货柜里的东西,更是震惊。
说是琉璃坊,其实现在的东西物品都是玻璃的,还算不上是琉璃,琉璃做工要更复杂漂亮一点,后面施莲打算跟进。
这些玻璃制器,颜色多样漂亮,质地特别,很像玉器,又不是玉器,主要是价格并不贵,比玉质的东西要便宜一半还多。
像他们家卖的便宜的东西就是那些五颜六色的玻璃弹珠了,基本上也就几十文钱一颗,带孔的做的更漂亮精致的串珠,手串卖的也不算贵,几两十几两不等。
那些杯子,花瓶,各种用途的器皿价格不一,城里的人个个都能买得起,顾客并不局限于大富大贵的人家。
这些玻璃物品,第一天就遭到了疯抢,有那豪气的客人,一口气买了一匣子的弹珠,足足几百颗,这些颜色花纹不一的珠子聚放在一起确实是很漂亮,很多人都觉得有收藏价值。
让施莲无语的是,接下来几天销量最好的竟然就是各色弹珠,可能是珠子漂亮又便宜的原因吧。不过这珠子制作简单,一炉可以造几千颗,她们家有的是存货。
在杜记琉璃坊大卖货物的同时,还兴起了很多倒手商人,他们会来杜家铺子里大量购买东西贩卖到其他地方去,转手就可以卖上更高的价格。
同时,她们家的玻璃也受到了不小的关注,城里很多商户都来定制窗子上的玻璃,这种玻璃大块又透明,能够改善铺子里的光线,吸引更多的顾客。
那些有钱的富户士绅,还有官员们也都对玻璃窗青睐有加,尽管大块玻璃卖的很贵,比如那小规制的卖十两银子一块,中等大小的卖十三两,像她们自家用的那种大块的和柜面用的要卖到二十两一块,就这样定制的单子还是源源不断。
杜大栓就只能不停的扩张作坊,不然肯定是供不上货的。
慢慢的他们家的玻璃就不再是在锦州有名了,附近几个府城也经常会有大富商来进货,他们买回去在他们本土的铺子里售卖,赚取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