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机灵的跟着哭了“奶,咱家就剩那么几斗粮食了,其他的吃食都被大奶奶和太奶奶拿走了,没有粮食咱们吃啥啊?难道我们真的去乞讨啊?”
“啥?乞讨?咱们小坝子村可从来没有人出去要饭吃过呢?”
“就是那最穷的张寡妇都吃得上饭。”
“哎呦,作孽哦,你看杜大伯家日子过得红火,那家产家业都是收刮人二房来的,不就欺负人家老实嘛?逼的人家要去乞讨为生了。”
听着村里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杜老太太气的浑身打哆嗦,一是这么多人看着施氏竟然这么败坏他们名声,二是被当众扒了皮,觉得老脸烧得慌“你胡咧咧啥,我啥时候逼你们去乞讨要饭了?友年,你还不出来管管你媳妇?这反了天去了,敢顶撞婆婆?”
杜老汉一脸的官司,尤其是几个儿子媳妇都站在院子里盯着他看,他要是敢张口替杜老太太说话那不就是得罪了所有人,他吭哧半天没说出啥话来。
“咱们坝子村民风淳朴,出现这么恶毒的婆婆大嫂还是很少见的呢!”碎嘴张二狗媳妇又出现在人群中,说话一如既往地毒舌。
“我看去请里正来给他们家分辨下是非。”
“有道理,家长里短得应该找里正说道说道。”
而恰巧里正刚好路过这里,听到有人提到让他来说道说道杜家的事情他就走过来了,里正姓也姓张,还是张二狗本家大伯,有五十多岁了,平时村子里有个大事小事都离不了他调解“咋回事?”(里正即一里之长,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唐朝亦有里正一职,负责调查户口,课置农桑,检查非法,催纳赋税。依照唐代的村里的组织,以四户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置里正一人。
宋初以里正与户长、乡书手共同督税,再以里正为衙前,故又称“里正衙前”。明代改名里长,并以110户为一里。)
张二狗媳妇快人快语的把事情跟里正说了,并且还添油加醋的说了杜老太太和王氏是如何压榨逼迫施婆子一家的事情,施莲偷笑,这个碎嘴媳妇虽然平时比较八卦,不过此时自己还是挺感谢和喜欢她的。
听了侄媳妇的话里正就有些不悦的看了看杜老太太“你们家的事情我早有所耳闻,不过介于是你们家事我不想过多干涉,可是你们也不能太过分了,都是一家人,人家该孝敬的都孝敬了,你们还一直得寸进尺。不能因为杜友年老实,就可劲的欺负。以后不准你们再来收刮他们家的东西和粮食,你们的分家文书我还留有备案呢,要是你们再来拿杜友年家的东西那就是属于强占偷盗行为,我可是要按照乡规处理了。”
“里正处理的妥当。”
“这样才公正。人杜二叔家也能喘口气。”
大部分乡民还是比较淳朴善良的,见施婆子一家过得确实可怜穷困,就都出言力挺里正。
里正捋着小胡须,笑的开怀,他的形象在村子里还是很正面很公正的。
杜老太太和王氏马氏却都变了脸色,里正这么说不就是让她们以后没法去占二房便宜了?
施莲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这也多亏了多嘴的张二狗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