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假托迎丧之名而回到郑国,然而楚国大夫巫臣久慕夏姬美艳,借出使齐国的机会,绕道郑国,在驿站馆舍中与夏姬幽会,结下秦晋之好。
这巫臣是一位拥有超凡才干的智者,也是中华史上最早的一位纵横家,可他却为了一个年近五十的夏姬抛弃了一切,放弃整个家族与之私奔,成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人尔。
夏姬一生,与陈灵公等三个国君有不正当关系,故称“三代王后”;她先后嫁了七次,又称“七为夫人”;有九个丈夫死于她地采补之术,又称“九为寡妇”,这等逆天级别的人物,潘金莲那一村妇如何比拟的了。
想到这里,姬凌云真想煽自己一个耳光,一想到夏姬这位奇人,他就不由自主的将她跟西施比比,此两人究竟谁美。
那巫臣私奔到了晋国,掀开了纵横捭阖的序幕。公元前584,巫臣主动向晋景公请求出使吴国,受到吴国国君寿梦的欢迎。巫臣为吴国带来了三十辆晋国战车,并留下十五辆战车及射手、御者,帮助吴国训练部队,教吴国使用战车,使用战阵,唆使吴人反叛楚国而自立。巫臣走时,还把儿子狐庸留下吴国效力。
在巫臣的帮助下,吴国彻底强大了起来。巫臣也达到了他利用吴国牵制楚国,壮大晋国的策略。
总得说来,这巫臣还是吴国地一大功臣。
楚王愤然道:“当年晋景公喜好美玉,这巫臣小儿为了取信于他,用计盗走了和氏之璧,献给了晋景公。此事有辱国体,知道地人并不多。”
姬凌云咋舌忖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未知的版本,这和氏之璧在晋,而历史上赵氏得到了晋国大部分的土地。这和氏之璧落入他们之手也是合情合理。
这么说来这和氏之璧确实是真地无疑了,姬凌云皱起了眉头,在这种情况下输给晋定公并不丢脸。但一看见晋定公那得意的恶心嘴脸。他地心中就是一阵不痛快,有一股抽他一
动。
这时,晋定公已经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姬凌云的身上。一股挑衅的目光从对面射来,姬凌云暗道:“难不成自己真要活活被尿给憋死”
韩庆这时在后头低声道:“大王,我看不如将贡品换了珍珠也是属于珍宝一类,在和氏之璧面前,那珍珠在大也只能作为陪衬。”
顿了一顿。提议道:“不如就送那套编钟吧。那编钟是齐桓公姜小白留传下来的宝贝。不算珍贵,但意义非常。”
意义,姬凌云默念了一句,大受启发,大张着嘴巴几乎要笑出声来,在韩庆耳旁一阵耳语。
韩庆犹豫道:“这不好吧万一”
“什么万一不万一的,我都不怕。你担心什么快去”姬凌云推了韩庆一下,站立起身来到堂前道:“臣下代表吴国祝天子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好”周天子大赞,“爱卿起身。”
姬凌云道:“臣下也有一礼物送于天子只是”他面上如此犹豫神色,一副想说却又不敢说的模样。
晋定公阴阳怪气道:“是不是拿不出什么好东西,不好意思说出口啊”
周天子得到了和氏之璧这种千古异宝心情大好道:“吴王不必如此,只要心意到了孤王一样欢喜。”
姬凌云尴尬地挠着头道:“回天子,您意错臣下地意思了。难以开口并非是不好意思。而是那宝物太过贵重需要天子下位恭迎”
这番话登时调足了所有参加这寿诞地人的胃口,个个惊奇的看着姬凌云暗自猜测究竟是什么宝物,竟需要这诸侯共主的周天子下位迎接。
晋定公惊疑的看着姬凌云说不出话来。
周天子奇道:“究竟是什么宝贝”
姬凌云道:“臣下想给天子一个惊喜。臣下可以保证,那宝物绝对值得大王叩首躬迎。”
叩首躬迎这四个字更是给四方诸侯带来了沉重的心里压力。
姬凌云心底暗笑:这一手在后世叫做抄做,只要抄做的好,丑如芙蓉姐姐也能成名;只要抄做地妙,垃圾电影也能赚翻个天。
周天子见姬凌云表情严肃并不象是在说大话,点头走下了主席。
这时,韩庆双手捧着一个长达的三尺左右的锦盒缓步走到了周天子的面前。
在万众瞩目之下,韩庆打开了锦盒,将之直立的拿在手上。锦盒内正静静的平趟着一把古朴的宝剑,它的剑身比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地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
晋定公大笑道:“就这破玩意也需要周天子下位恭迎”
晋定公地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姬凌云打断。
“混帐,你姬午算什么东西,敢侮辱此剑”姬凌云厉声大骂晋定公,然后对周天子道:“天子,这姬午侮辱我大周文王,挑衅我大周所有君臣百姓,实为乱臣贼子。臣下提议将这乱臣贼子,就地正法以示警戒。”
乱臣贼子,如此具有震撼性的称呼让众人都傻了眼,纷纷暗想:“有这么严重吗”
姬凌云道:“此剑乃我大周文王所携之配剑,号称天子之剑。”
天子之剑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你你有什么证据”晋定公出声质问,但语气却早已透露出了:没有一个惧怕这个所谓地诸侯共主。可大周文王却不一样,他虽然死去了百年,但他同武王姬发在百姓心中却是神圣的。
大周境内有三庙不可拆除。一是女娲庙;一是文王姬昌庙;一是武王姬发庙。
晋定公清楚若那把破剑真是所谓的天子之剑,他先前的语言确实可以判做乱臣贼子。因此,中气非常不足。
面对晋定公的问题,姬凌云不慌不忙道:“在回答之前,你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姬凌云道:“一、大周文王最信任的大臣是谁”
晋定公答道:“当然是太公姜尚,这点人所共知。”
姬凌云笑道:“二、大周文王的托孤大臣是何人”
晋定公答道:“太公姜尚。”
“三、这建立大周功绩最高者又是何人”
“太公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