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0(2 / 2)

姬凌云这话盖过了所有尴尬,郑声公也大笑了起来,道:“吴王所言极是。”

两人携手齐入新郑。

当天,郑声公设宴款待,并命郑国所有官员都一齐陪同。

宴会上,众人谈笑风生,姬凌云处处表现出了对郑声公的友好以及对公孙纵的看中,反之那郑国相国子喜,姬凌云那是爱理不礼。除了给他一些颜面以外,完全看不出丝毫热情。

此举甚得公孙纵欢喜,高兴。同时,子喜阴霾的双眼不时望着公孙纵寒气十足,认为姬凌云如此对他,完全是因为公孙纵说了他的坏话。见子喜如此,姬凌云再度露出会心微笑。

第八部天子寿诞

第十二章玲珑公主的身世

会结束,以是凌晨时分。姬凌云等人被安置到了郑备招待他国使臣的别馆之中。

正准备休息,却闻郑声公求见。

姬凌云禀退了所有人,在大厅中接见了郑声公。

郑声公神神秘秘的走进了大厅,一身便服,身后跟着相国子喜,他也是一身的便服。显然是偷偷的暗中前来。

姬凌云暗自嘀咕:“搞什么,向作贼一样。”同时,也多看了子喜两眼,这郑声公连作贼都要带上子喜,可见对他的信任。难怪公孙纵此刻那么不得志,自己的死对头掌控着朝政,他能得志,那便是出鬼了。若非公孙纵的先祖贤相公孙侨的余威不减,也许子喜早就对公孙从纵下手了也不一定。

应该找个时机提醒一下子喜,这公孙纵是我的人,别被他给杀了。姬凌云暗自旁算着,不如暗中跟子喜合作子喜排挤公孙纵而自己却是希望公孙纵受到排挤。两人之间还是有可以利用的地方的。

郑声公见姬凌云独自一人接见他,也让子喜出去等候。

两人就坐,客套了一番。

郑声公若有所指的问道:“吴王,您可知周天子究竟意欲何为”

原来如此,难怪这郑声公要如此小心。姬凌云大悟,这郑国向来就没有将周天子看在眼里,在春秋初年,这郑国非常活跃。甚至,一段时间之内,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俯首称臣。跟随郑国东征西讨。

郑庄公时代郑国内部肃清了反动势力,外部灭了许国,败了宋国,甚至还射中了周天子周桓王地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也从那一箭起,周天子的地位大大下跌。

此后,郑国日益衰落。但也从来没有向周天子朝贡过任何贡品。

这回会周天子突然使出了这么大的手笔。据说天下五等诸侯国以上的六位国君都要参加。其中还包括了晋、吴这甚至超七等的大国都要参加。

郑国如今实力大跌。兵不满两万,将也不过公孙纵而已。万一这要是追究起来,这郑国很可能成为他人的口中之食。

这等事情明里不好讨论,郑声公只好在深夜凌晨来找自己来商议。此刻,吴国并不是最强,但声望却是最高,而且还打败了最强的晋国。破了赵鞅长胜不败地神话。只要得到自己地庇佑,就无人敢在他们头上撒野。

姬凌云道:“这点郑公放心,寡人此刻也不太清楚这周天子召集群臣地目的是什么。但显然不会同我们番旧帐,当今天下诸侯又有谁真正将周天子看在眼中以周天子那点实力难道还能跟天下诸侯对抗不成”

姬凌云在此刻实话实说,语气中充满了对周天子的不屑,丝毫不将他放在眼内。反正这个时代没有录音机,说话不需要负任何责任,就算传开了也未必有人会信。

郑声公心下大安。连连称赞姬凌云有豪气魄力。并扬言将以他马首是瞻。

在郑国呆了两日,领略了嵩山风光后,姬凌云便同郑声公一起赶向了洛邑。

不一日已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大都。洛邑称为大都。实在有些过时。至少这洛邑远比不上姑苏,更别提临了。

根据周礼记载“王城方九里,诸侯城按七、五、三递减”,也就是说以九为尊,惟有天子之城可见九里,余下诸侯按照七、五、三等递减。吴国如今属于七等大国,依照古礼只能造一座七里左右的都城。

但伍子胥建造姑苏时,压根没把这条规律看在眼内,将姑苏大城造的比洛邑大上许多。其他各国也是一样,临在齐国数百年的扩建下,早已超过指定标准。

晋国地绛都、晋阳,楚国的郢都等等,这些都超过了王城的标准。

至于洛邑则是作茧自缚,纵然周天子有心扩建城池无法自刮嘴巴违背祖训,将城池扩大到九里以外。

“刘桓拜见吴王、郑公”

“属下姬子吴见过大王、郑公”

姬凌云、郑声公刚抵洛邑,负责接待姬凌云的刘桓和早早入洛邑的姬子吴一同恭迎。

姬凌云看着刘桓心道:“这周天子还真给我面子”

周朝的体系分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以周天子为中心,各个诸侯国围绕的封建王朝此封建为

侯之意。同时还建立起一套无孔不入的礼乐制度,有秩序地封建国家。周朝为了有效地控制广大被征服地地区和部族,分封姬姓贵族、功臣和联盟的异姓部落首领为诸侯,到各被征服地区去建立政权。

而诸侯分为两种,一种是王畿外诸侯,一种是王畿内诸侯。

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也就是洛邑周围地河洛地区。

王畿外诸侯直接管理控制王畿以外属于自己的土地。

王畿内诸侯则协同周天子一起协助管理王畿内部土地,同时王畿内的诸侯还可以在朝廷内直接任职。

周朝的官制繁杂。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这些合称六卿,

而这刘桓正是王畿内的刘子国的国君,也是姬姓,但因国名为刘,而改为刘姓,称之为刘桓公。正是东周总揽朝政的太宰,在王畿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周天子让刘桓公来接待他,显然给了吴国十足的颜面。

姬凌云微笑还礼道:“刘公太宰乃王畿中的擎天玉柱,保护周天子安危。凌云怎敢受此大礼。”此言到不是奉承。当年刘桓公的先祖刘卷协助姬匄击败了姬朝,在王畿战稳了天子脚跟。二十年前,王室内部尹氏政变,周天子逃窜外地。刘桓公平定了尹氏,将逃难在外的周天子迎接回王城。此后,他又率军多次讨伐乱党,稳定了东周王朝在王畿内部的政权,并得到太宰一位。本来周朝太宰可以管天下诸侯,但此刻这太宰也只能在王畿中称雄而已。

刘桓公苦笑的摇头,目前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不说晋、吴这类大国,纵是郑国也可轻易灭了王畿,他这太宰远不如实际有用。

跟随刘桓公入城,跟姬凌云想的差不多,这王城并不算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