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沧海行记下
离开交趾后,船队继续向南航行。法真本以为此行所见,不过是异域风情与朝廷漕运的宏大图景,然而,隨著深入南海,他逐渐意识到,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海域之下,隱藏著更多的东西。
抵达九真南方一带时,正值清晨,海面上薄雾瀰漫,远处的海岸线若隱若现。法真站在甲板上,眺望著这片陌生的土地,忽然,一阵急促的鼓声从远处传来,紧接著是尖锐的號角声,仿佛某种战斗的信號。
“那是什么声音“法真皱眉问道。
吴平神色如常,淡淡道:“謁者不必惊慌,不过是扶南公司的船队在办事。“
法真顺著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数艘掛著猩红色风帆的战船正快速逼近海岸。这些船与寻常商船截然不同,船身修长,帆面宽大,即使在无风的海域,仍能藉助某种特殊设计的帆面缓缓前行。
“这些船怎么能在无风时航行“法真惊讶道。
吴平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这是特製的追风帆,帆面加了格物学院研製的轻质竹骨,即便微风也能借力。蛮子的独木舟,怎么跑得过我们的船“
隨看船队靠近,法真终於看清了岸上的情形一一数十名土著跪在沙滩上,双手被缚,眼神惊恐。他们的村落正被熊熊烈火吞噬,浓烟滚滚,直衝云霄。扶南公司的水手们手持长刀,驱赶著更多的土著上船,稍有反抗者,便是一刀劈下,鲜血染红了沙滩。
“这—这是劫掠!“法真震惊不已,声音几乎颤抖,“朝廷岂能纵容此等暴行
1
吴平闻言,竟哈哈大笑起来:“法大謁者,您久居庙堂,怕是不知道吧朝廷不仅不禁止,反而鼓励各家公司抓捕土蛮奴隶,这可是贸易收入之外,各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若不抓这些人,河北运河所需的无数苦力从何而来难不成让我大汉子民去修河吗若有一个万一,陈胜吴广之辈再出,那天下就要大乱!“
法真一时语塞,心中翻涌起复杂的情绪,他当然知道朝廷在北方开凿运河、修筑道路都是用的蛮夷,但原来以为只是朝廷討伐作乱蛮夷获得的俘虏,但他从未想过,这些劳力竟是以如此残酷的方式获取。
就在这时,法真注意到,那些劫掠归来的吴家战船上,除了猩红的风帆外,还掛著特製的宽幅帆。这些帆吃满风时,船速快如奔马,土著们即便想逃,也绝无可能。
(请记住1?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这些帆“法真喃喃道吴平得意地解释:“謁者好眼力。这些帆是专为追捕奴隶设计的,比寻常商船更快。蛮子们划著名独木舟,根本逃不掉。“
法真心中一阵发冷,朝廷改良帆船技术,本是为了提高漕运效率,促进海上贸易,可如今,这些技术却被用来更高效地掠夺人命夜幕降临,船队停泊在港湾,法真独自站在甲板上,望著远处仍在燃烧的村落,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
他想起了太后的新政一一发明火器、鼓励前往边地开垦、改良帆船、修建永济渠、修建常平仓-每一项举措都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可如今,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衍生出如此血腥的一面。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此行所见的,不仅是大汉的强盛与繁荣,还有这强盛背后的阴影。朝廷需要奴隶来维持运转,商贾需要掠夺来牟取暴利,而这一切,都被冠以“为国为民“的名义“
法真作为使者,自然要拜见扶南王,他逆湄公河而上,穿过茂密的热带雨林,终於抵达了扶南王国的都城一一毗耶陀补罗。
扶南王师蔓听闻大汉使者来访,亲自出城相迎。这位年轻的国王头戴金冠,身披锦缎,腰间悬著一柄镶嵌宝石的短剑,举手投足间透著威严与精明。
“久闻大汉威名,今日得见天使,实乃扶南之幸。”师蔓以比较流利汉语说道,显然对中原文化並不陌生,或许他身边就有汉人。
法真拱手回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越过城墙,望向远方那片辽阔的水域一一洞里湖,次日,法真在扶南官员的陪同下,乘船游览洞里湖。
湖水在旱季与雨季之间涨落,形成了一片广的冲积平原。此时正值雨季,湖面浩瀚如海,水天相接处,渔船点点,白鷺低飞。
“此湖方圆数百里,雨季时水深可达数丈,旱季则退去,露出肥沃的淤泥。”扶南官员和汉译自豪地介绍,“我等只需撒下稻种,不需施肥,便能收穫三季。”
法真站在船头,望著岸边连绵不绝的稻田,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垂著,农夫们弯腰收割,脸上不见中原农人常见的愁苦。
“这里的稻米,一年能收几季”法真问道,
“三季。”汉译笑道,“若风调雨顺,一亩地可產五石以上。”
法真心头一震。
北方的良田,一年不过一熟,亩產不过两石。而这里,竟能轻鬆翻倍,他放眼望去,湖岸平原一望无际,若全部开垦,足以养活数百万丁口,甚至千万也不在话下,这是敌国之资!
当晚,扶南土设宴款待法真,席间,舞姬身姿曼妙,乐师奏响异域丝竹,金盘玉盏盛满珍美味,法真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思绪早已飞回洛阳。若能將扶南纳入大汉版图,朝廷何须再为北方的饥荒忧心这里的稻米若能北运,足以让中原百姓再无饿之患!
“天使似乎有心事”师蔓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走神。
法真回过神来,微微一笑:“只是惊嘆於贵国的富庶。如此沃土,实乃天赐。”
师蔓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但很快又恢復如常:“扶南虽小,却也仰仗天恩,不知能否派使者朝勤洛阳”
法真沉吟片刻,道:“陛下若有此意,我朝自当欢迎。只是他顿了顿,终究没有说出那句已在心中盘旋许久的话,怪不得朝廷要成立扶南公司,“此等美地,理应归大汉所有。”
夜深人静,法真独自站在王宫的高台上,俯瞰著月光下的洞里湖,他想起中原那些面黄肌瘦的流民,想起河北运河边的奴隶尸骨,想起朝廷前些年为了粮食焦头烂额的窘境。
“若得此地,何愁天下不富”他低声自语。
但隨即,他又想起了扶南百姓的笑容,想起了师蔓眼中的警惕,征服,意味著战爭,意味著杀戮。可若不行征服之策,中原的苦难又何时能解
盘桓一段时日,法真向师蔓辞行,临別前,师蔓意味深长地说道:“天使归去,还请代我向大汉皇帝问好。扶南虽远,却愿与大汉永结盟好。”
法真深深一揖:“陛下美意,臣必转达。”
登船离岸时,吴平低声问道:“大人,我们回去后,该如何向朝廷稟报”
法真望著渐行渐远的扶南都城,沉默良久,终於开口:
“如实稟报。”他握紧了拳头,又缓缓鬆开:“我会在奏章中写明一一扶南稻米三熟,沃野千里,若得此地,可解中原飢谨。”
吴平瞳孔微缩:“謁者的意思是——“
法真没有回答,只是转身走入船舱船队沿著海岸线继续南下,又过了一些天,到达了邑卢没,法真注意到沿途都有汉人的船队或是做贸易,或是掠夺奴隶,或许是见到多了,他的心態也慢慢平和下来!
船队继续向南航行,海风渐暖,天空湛蓝如洗,法真站在甲板上,望著远处逐渐清晰的海岸线。吴平告诉他,前方就是“镇南岛“一一大汉最南端的疆土,也是南海贸易的枢纽。
“謁者,您可要做好准备,“吴平笑道,“这地方,现在可比广陵的东市还要热闹。
2
法真不以为意,他见过洛阳的繁华,也见识过广陵港口的喧囂,一座偏远的岛屿,再热闹又能如何然而,当船队缓缓驶入镇南岛的港湾时,法真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港湾內停泊著数百艘商船,桅杆如林,帆影遮天。有林邑的朱红帆船,有天竺的宽体商船,船身上雕刻著异域神祗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