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叛乱(1 / 2)

第336章叛乱

“有火器就可以为所欲为”

“天后所行都是正道,权贵豪强不应该收拾吗度田案比不应该做吗外有兵乱,內有灾荒,推行盐铁专营,解决財政危机难道不应该吗”

面对三个问题,邓豹微微頜首,点头称是,“都应该!”

“天后既循大道,行正事,吾等监御史自然要全力辅佐!”李全话锋一转,“但若是天后不循大道,吾等自然也要劝諫!”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洛阳,有人正在询问御史中丞樊准,你们家氏光武母族,一门五侯,现在看到天后这么搞,你难道不担心吗樊准也做了类似的回答。

当年刘秀起家,南阳大族,尤其舅家樊氏、姐夫家邓氏还有妻家阴氏都起了大作用,

不过每一家的做法並不一样,现在阴邓相继衰落,樊氏却保持著强大的影响力。

光武帝舅父樊宏小心谨慎,时常告诫儿子说:“富贵盈溢,没有能得善终的;我並非不喜欢荣华富贵,只是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代的贵戚都是很好的例子;保身全己,难道不是乐事嘛!”

樊宏认为自家已经非常富贵,不愿意与皇家联姻,女儿不嫁给刘秀的儿子,家里也不娶公主,临死前,刘秀看望他,他还想著归还封地。

到了樊宏的儿子樊,开始专修《公羊严氏春秋》,时称“樊侯学”,广收门徒,不参与外戚专权,还帮著汉明帝背锅,坚持要处死姻亲楚王刘英。

这一系列做法让樊氏家族顺利转型为儒学世家,樊家第三代樊梵官至九卿,第四代樊准现在得到了寇淑的重用,出仕不到十年,成为了御史中丞,在九卿之上。

樊氏这种家风,对樊准影响很大,樊准兢兢业业的做好一个御史中丞的各项工作,依法办事,对樊氏家族也管得很严,太后反奢侈,要求列侯购买国债,他就要求樊氏带头,

了不少钱,又派子弟去南方,不安分的樊氏子弟要么被关在家中,要么被弹劾。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樊准看得很清楚,樊氏能有四世富贵和现在的影响力,那是因为刘家天下,刘家要是被挖空了,樊家也没有好下场,寇淑的种种做法或许不一定符合儒学理念,但绝对是救国之举,天后所为既然都是为了国家,他怎么能不支持

樊准虽然这般想,但他要的是家族富贵长期延续,他也不可能完全站在寇淑一边,他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不擅权,做事则持正,符合道理人心,所以一旦寇淑那一套玩法,不符合儒家理念,他就会跑出来劝諫。

也是同样的原因,当元泰元年秋冬,各地因为侍御史施政出现这样那样的衝突时,他也向寇淑提出要注意分寸,天灾不断,黔首只有部分逃亡,大部分被豪强兼併,豪强们占据了越来越多土地,也有无数宾客,他们可以自给自足,也能製造各种兵器。

即便当下朝廷有火器,也派出了三位將军坐镇,但若是豪强真得此起彼伏的叛乱,朝廷就算镇压住,也得不偿失。

寇淑表示会听从樊准的建议,不会做得过分,虽然她这么说,但樊准知道太后並不以为然,而他也以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態看著太后接下来即將发生的种种。

樊家富贵四代,留下了大量的档案记录,樊准可不仅仅是学儒,他也大量阅读,他对光武度田令引发的种种混乱,还是很清楚的。

度田令颁布后,一开始地方官消极执行,没想到刘秀硬气得不得了,不管是亲近,还是儒生名家,他都不买帐,不少人被砍了脑袋。

看到皇帝压力这么大,地方官立刻严格执法,然后就出现了一次遍布关东四州的大叛乱,“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並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討,到则解散,去復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

到了这一步,刘秀不得不做对官员们退让,叛乱很快平息下去,后来刘秀用废除盐铁专营和地方官员升迁换取地方度田,又採取“徙其魁帅於它郡”的政策,才把度田命令执行下去。

而在光武之后,大汉虽然一直在度由案比,在籍土地和人口不断增加,但这一次樊准非常不看好,虽然寇淑是那种果敢英睿的性子,连大王列侯要收拾了,但寇淑的执政基础太薄弱了,她想成事太难了,偏偏局势又逼著她不得不这样干,而且必须干得更猛烈!

寇淑当然明白东汉帝国建立在豪强支持上的,哪怕她这个皇太后,如果不是拉拢了军队,也恢復了不少列侯,她也別想坐稳,所以用宦官敲一敲地方后,她就迅速改成了监御史,虽然她很清楚用土人去监督土人,短期或许有些效果,时间一长肯定不行。

寇淑现在也不算一家独大,她对士人集团就是拉一派,打一派,台上这批人不听话,

那就启用因为邓氏翻船,被弹劾下台的那批人,要是这两路人马勾结在一起,那格物学派起来了,要是都不行,还有宦官,至於这些人下地方干了什么,寇淑並不在意,狗咬狗,

谁都不是好东西

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把钱收到手,没钱统治就不稳,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標,而在此期间,若是发生严重的叛乱,那就用铁和血解决,不这样干,不足以震住,

杀人也不是目標,目標还是收钱

至於这一次的种种改革能不能成功,寇淑实际上並不是太在意,她还年轻,有时间,

她更多的是想好好看一看这会的东汉豪强地主到底有多强大的实力,不碰一碰是肯定不行的。

这样的机会迅速来到了,而且一出现就是大事,虽然寇淑对度田制定的標准不算高,

比如说充州要求比永和年间多10%,这並不高,但地方官和监御史的选择就不一样了,他们如果仅仅完成任务,根本不可能升官,那就必须拿出更高的標准。

而站在官僚集团的立场,要想抵制统治者不让他们满意的政策,一般是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消极执行,无法完成任务,第二条就是层层加码,过分执行,搞出来的事情自然是最高层背锅。

对於那种普通,且决心不是很大的君王,可以採用第一条,而对於那种能干,且决心很大的君王则执行第二条。

当今的承天太后虽然是女流之辈,但这几年接触下来,官员们也都了解了她的风格,

此女非常重视实际,手段狠辣,而且还比较擅长做表面文章,要收税什么,总搞三老会议,站在道德的高处。

若是大臣对她那一套不以为然,她就栽上一个欺负少主的名头,万一她抱著小皇帝在朝堂上哭,那谁也扛不住,所以对付承天太后的办法就是过分执行,而且这也符合官员们的利益,这是一个难得的敛財机会。

兗州是平原地区,土地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朝廷又格外的重视,虽然地主確实隱瞒了不少土地,但也不可能隱瞒20%以上,所以若是纵容地方官,那就等於豪强们凭白多了一大堆税收。

而国债更是匪夷所思,虽然皇家说是三年后给钱,但又多了一条,再遇到天灾会推迟,虽然可以用国债折算成边地土地,但日子过得好好地,鬼才愿意去边地开荒,而且就算去了,也不会有好地方。

可现在地方守令,尤其是下派的御史们实在太可恶了,这帮从郎官中提拔的御史下地方之后,就开始查档案,寻找各种问题,然后逼看豪强退地,购买国债,一言不合,就带著兵士抄家,这谁受得了

而朝廷嘴上说只收十万万国债,而且大部分配给官员,但实际执行中,则是另外一套玩法,各地方都有配额,刺史、监御史完成配额只是基本分,若是超过配额才能得到升官的机会,而地方守令要是不配合,会被立刻罢官,然后换上敢於任事的官员。

如此一来,朝廷到底发行了多少国债,谁也不知道,很明显这是新一代白鹿幣,只是太后太太会偽装,各地三老都被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