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国债
眾所周知,荀淑与帝后、驃骑將军关係非同一般,政变后他先担任北军中侯,负责监控,调整北军人事,等一切安排妥当后,荀淑又升迁为尚书僕射。
此时的尚书僕射与此前仅仅是尚书令的副手不同,尚书僕射虽然地位不如三公、驃骑將军、尚书令,但拥有对国家大事的发言权,也拥有相同的投票权,实际上已经是大汉群相之一。
而尚书令和尚书僕射还负责主持尚书台,不仅负责细化尚书台会议和南书房会议的决策,等到九卿开始执行后,尚书台各尚书郎和御史也要进行监督,所以尚书令李部和尚书僕射荀淑实际上非常类似於后世的总理、副总理,事无巨细,都可以过问。
这样一位重臣,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开上书,必然有足够的把握,事实上,荀淑也確实有把握,之前寇淑搞了少府债,一边是逼迫王侯购买,一边以少府皇商相诱,诱导商人採购,少府债发行还是比较顺利的。
而且此时朝廷因为財政不足,已经在进一步减少王侯大臣应发薪水,在接管了大司农府库之后,天后一方面下令盘帐,对过去二十年的帐册清查,凡是涉及到的官吏一律整顿。
同时天后派出一名中常侍和两个个小黄门还有一批格物学者成立了临时机构审计处,
任何支出需要有相应的说明,还分轻重缓急,这么一番操作,大司农相当於被夺权,官员工资进一步被减少发放。
所以此时搞国债,等於把这些隱秘的东西公开化,制度化,难度並不大,事实也確实如此,此举让反对食盐专营的官员们长出了一口气。
现在看来帝后最后还是让步了,虽然说大傢伙要购买这个劳什子国债,但能够在大汉做官的,真正穷得过不下去的,微不足道,所以这些反对派立刻就有人表示赞同。
而那些支持食盐专营的官员实际上也是没办法,並不是真正心里支持,所以当荀淑突然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这些人一边表示支持,一边在心里抱怨帝后。
你不想干就早说呀,害得我们猜错了心思,闪了腰,同时很多人又在嫉妒,荀淑太得帝宠了,別人不知道的,他知道,太过分了就这样,东汉帝国各路人马非常神奇的达成了妥协,虽然国债这个方案前所未有,但相比於大家头疼无比的食盐专营,还是靠谱的多!
而荀淑也得到了交口称讚,很多人认为他是大汉的贤臣,这会拍一拍马屁,接下来搞不好就得到了升官的机会,如此一来,荀淑在尚书台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这也很正常,到了最高层,虽然要看资歷,看功劳,但归根到底看的是皇帝的心思。
此时已经是元兴八年八月,洛阳城间间门外的驛路上,一辆辆马车缓缓驶入,车上坐著的都是从各地赶来参加三老会议的德高望重之士。
他们大多头髮白,衣看朴素,神情却严肃而凝重,这些人在地方摸爬滚打数十年,
对民情十分了解,好不容易再次返回京师,他们一定要为民请愿,让皇帝知道这几年大汉民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会应该都是体恤万民,绝不能再收税了!
至於说大汉財政危机,皇帝不是在打击王侯吗你继续打击就是了,反正王侯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傢伙支持你收拾呀,搞什么盐铁专营。
这些人同样反对国债,三老们又不傻,皇帝发行国债,大臣们工资少了三成,底层官更本来就薪水不够,现在更难活下去了,这不是逼看底层官吏对老百姓对手吗
也就在三老们陆续上京之际,尚书台和南书房正在召开联席会议,这是这一年多才形成的会议,主要是协调,避免出现纠纷,导致票擬和批红搞不到一块去。
而时间一长,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们就发现这样的议论减少了很多麻烦,所以慢慢就成了规矩,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大汉实际上的中枢会议,大朝会反而变成了形式,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大汉帝国是一个统御无数疆土,拥有几千万百姓的庞大国度,每天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少,哪怕是普通的朝会对皇帝也是不小的负担,而这种加起来二三十人的会议討论各项工作,效率明显高多了!
“陛下!“新提拔的尚书左雄奏道,“臣以为食盐专营利国利民,歷年郡县所征盐税不过数亿钱,若由朝廷专营,保守估算至少可得二十亿钱,可直接解决当前財政窘境!
若是我朝要发行国债,则国债必须覆盖这部分差距,简单发行一点点国债,杯水车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司徒李修却摇头道:“国债乃是前所未有之物,一下子发行如此眾多,还要求官员摊派,必然会引起巨大的不满,如此一来,那些正直的底层官吏如何扛得住不妥,不妥呀!“
“这个不妥,那个不行,朝廷的亏空如何解决“左雄冷笑,“李司徒,若朝廷无钱,前线將士无粮,羌胡和乱匪肆虐,朝廷无力镇压,百姓遭杀戮掳掠之苦,又当如何“
爭论已经持续了很久,最后討论决定先发行今年发行十万万钱国债,其中对外至少发行六万万钱,朝廷內部摊派四万万钱,若是发行效果不错,可以增加两万万国债,国债收到的钱全部用於关西军事和賑灾,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首先解决称帝的先零羌。
大汉的国债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额纸质国债,使用特殊的纸张,中间夹杂丝线,有特殊的编號,由张衡撰写,大额国债必须有存根联配对,出售给谁都要有记录,每张附带12
张息票,每张息票图案不同,用这一类方式防止作弊。
大额纸质国债主要发给王侯三公九卿这一类的高级別官员,也可以发给愿意购买的商人,需要兑付时,会严格检查第二种是朝廷铸造的当千大钱(一个个很特別的锻造大铜板),这些大钱配方不同,
顏色不同於铜钱,重量一致,也有特殊的编號和文字,还有特殊的锻压条纹,仿製难度不小。
根据规定,一、国债年息六分,大额国债每年兑付,当千大钱国债到期后兑付;二、
国债期限为三年,三年后朝廷开始兑付国债,若是三年后出现天灾,则一边偿付旧国债,
一边增发新国债,以实现事实上的国债展期。
三、土民购买国债,可以持国债,前往三韩、秋黄岛、辽地、交州、百越、凉州、并州北部等朝廷指定地区,按照爵位,购买相应的土地,国债可以抵扣土地款,达到一定金额会有不同的好处,比如提升相应的民爵,比如免除役。
四、朝廷设少府国债司,並授权各地指定皇商从事国债发行、交易和兑换事宜,官员按照等级购买一定数额国债,官职越高的人购买越多,比如三公需要购买五成国债,王侯岁赋六成发国债。
按照这个方案,大汉的国债实际上是有抵押的,那就是大汉边疆土地,获得了国债的官员们但凡有条件,必然会拿著国债前往边地购买土地。
官员们一点都不傻,与其相信朝廷会给钱,还不如拿这笔钱前往边地换成土地,官员们最差的也是地主,带一些宾客过去容易得很,这事实上也达到了朝廷开发边地,增加边地人口的战略目的,本质上还是矛盾对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