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邓成之死
南宫侧殿,邓太后怀里抱著皇长子刘裕,她伸出食指轻点婴儿糯米糰似的脸颊,刘裕忽然睁圆了黑葡萄般的眼睛,小拳头在空中划出笨拙的弧线,仿佛要捉住那缕调皮的光线。
“噗—:“刘裕吐出个奶泡泡,邓太后便用掌心托住孩子莲藕节似的小腿,像捧著刚出锅的嫩豆腐般小心翼翼,指腹刚触到脚心,刘裕就蜷起脚趾
“淑儿,裕儿养得真好!”
“母乳餵养还是有好处的!”
邓太后看了看寇淑的胸前,看到寇淑穿著较为宽鬆的製衣物,显得相当臃肿,就摇摇头,“淑儿可以不在乎穿著,也无所谓君王的宠幸,其他妇人如何办得到”
寇淑摇摇头,“这汉宫之中,美人如云,光靠君王宠幸安能长久孩儿安心照料裕儿,陛下虽然一开始有些不適,现在不是乐在其中吗”
“哀家听说陛下前段时间眩晕过一次——.”
“这是今年的第四次!”
邓太后心中一紧,她先是盯著寇淑看,发现她毫无表情,又低头看著刘裕,有些感慨的说道,“幸好有这个孩子!”
虽然寇淑早就挑选好了奶妈,但她还是决定自己哺乳,一是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同时避免得乳腺一类的疾病,二是前六个月的母乳含有各种免疫物质,让婴儿不至於生病,这是人类经过漫长进化获得的天生技能,刘裕吃她的母乳相对安全。
虽然宫中有多个乳母,而且不断轮换,但孩子都稍稍有些大了,免疫物质大为减少,
寇淑倒是想找那种生下孩子不久的乳母,但难度不小。
被迫出来做乳母的妇人大多家境贫寒,那种刚刚生子不久的妇人大多营养不足,需要调理一番,等营养补上来,免疫物质已经不多了,再加上往往不注重卫生,寇淑自然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们餵养,小心无大错!
当然了,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她不想再伺候刘胜,以哺乳皇长子为由,自然可以拒绝皇帝亲近,就让皇帝亲近其他妇人吧,她根本不在意对寇淑的决定,宫中上下不少人反对,太后觉得有损皇家形象,自古以来,哪有皇后亲自哺乳的而皇帝也不是很高兴,皇后拒绝断奶,自然没办法侍寢,短时间內不可能再生育,而目前看来,皇后是那种天生的宜子体质,当然要多生!
但寇淑岂是一般人,她也拿出了一套说辞,为什么宫中孩童留不住,皇子大多十分房弱,除了宫中各种爭斗比较厉害以外,她认为乳母制度是很大的影响。
寇淑拿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民间妇人亲自餵养的婴儿前六个月很少生病,可皇子们生下来没多久天折的一大堆,这难道是偶然的吗寇淑认为,母亲前六个月的母乳含有一些很特別的东西,可以让婴儿不容易生病寇淑这个结论一出,再没有人敢说不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皇帝这个身子骨,大傢伙都看在眼里,这一年,亲政忙碌,再加上亲近妇人,皇帝已经发了好几次病,虽然看起来不严重,但先帝就是突然没的!
寇淑这个身体又是那种產乳量比较大的,所以寇淑一个人就可以很好的餵养,虽然难堪了一些,也確实十分劳累,但身子骨比较好的寇淑,顺顺噹噹的渡过了月子期,身体也基本恢復过来,而皇长子刘裕也长得白白胖胖的,人见人爱!
到了元兴八年的正月旦,除了皇宫中的贵人美人,皇后生母丹水君为首的多个列侯正室也在第一天盛装打扮入宫拜见太后和天后,当她们看到白白胖胖的皇长子,在恭维的同时,也都在旁敲侧击,想搞清楚天后是怎么做到的。
大汉执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若是正妻生不出健康的儿子,未来丈夫死后,爵位就会丟掉,所以任何可以有助於生育和养大儿子的办法,她们都要学。
寇淑也不负眾望,拿出了一份相应的指南,並表示接下来这本书会刊印成册,天下人都可以学习,这是她这个天后的责任,只有大汉丁口越多,大汉才会越发繁荣———
邓后想了想,又劝说寇淑离开南宫,返回北宫居住,相比於条件更好的北宫,南宫属於周朝以来的王宫扩建,比较狭窄,哪有好地方不住,却跑到不好的地方居住的
寇淑想了想,低声说道,“母亲,当年光武皇帝住在南宫,前后诞育了十一子,孝明皇帝也有九个儿子,可到了章、和二帝,不但早早驾崩,子嗣也明显减少!”
邓绥大惊,“我儿是说北宫风水不好”
“孩儿也说不准,但现在皇长子还小,住在南宫或许更好一些!”
邓绥脸色阴晴不定,但寇淑捏看皇帝唯一的儿子,她的任何要求,没有人敢说不,她也没再提下去,寇淑则说起了正事,“母亲,自大汉中兴以来,不过五代帝王,可王侯子弟已经腐朽不堪。
现在朝廷这般困难,可还是有一大堆王侯奢靡无度,朝廷问他们借钱,一个个不断推,再这样下来,大汉的根基就会动摇。
孩儿认为必须对那些不学无术王侯子弟动手如此一可整顿风气;二可解朝廷財政危机;二可以让姑父那等有为之士得到更多的尊重,让更多的王侯子弟奋发图强!”
邓绥听完,大吃一惊,“天下诸多的王侯岂能容忍他们是我大汉皇室的根基!”
“母亲多虑了,此法並没有废各王侯祖传的爵位,也不会触碰第一代王侯和那些才干不错的君侯,此次只针对那等本身並无能力,仅仅是因为投对了胎,得以承袭祖上爵位,却颇为家私,十分奢侈之人。
陈胜不过一农夫,尚且知道王侯將相寧有种乎,天下人必然厌恶这些奢侈的王侯,朝廷对他们下手,土民肯定会站在朝廷一边!
朝廷收拾一些枯枝,对那些懂得事理的王侯反而是好事,若是有人不满,可以许诺他们,就算未来要调整,也是他们的亲生子孙继承爵位,而选一个能干的继承爵位,反倒有可能多延续几代,他们自然也不会反对!”
邓绥有些复杂得看著寇淑,寇淑的算盘打得太精明,打击面非常有限,但却可以搞到很大一笔钱,好度过难关,而长兄若是接了高密侯,邓家必然四分五裂,偏偏她没办法拒绝,她要敢反对,皇帝和寇淑必然更加凶狠的打压邓氏。
寇淑都说到这个程度了,邓太后也只能赞同,而更让她愤怒的是,她一同意,寇淑就让她向皇帝建议邓绥气得全身颤抖,但当她看到寇淑冷冰冰的眼神时,她感到了一种彻骨的寒冷,她若是敢拒绝,天知道她以后会怎么样
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寇淑报復心非常强,当年她时不时逼著寇淑做恶人,现在一报还一报,她不做这个恶人,难道让寇淑再做恶人吗
而兄长得了高密侯爵位后,某种意义上就是邓家的族长,这也保证了兄长的安全,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她总要有所交换邓绥硬著头皮表示可以和皇帝提及,寇淑微微点头,“母亲,这也是为邓氏著想,陛下一直有些怨气,想不让他发泄总要付出一些东西!”
寇淑这一手实际上是效仿清朝的皇帝,我不动你祖上的爵位,但传承给谁,皇帝说了算,而在这个更换的过程中,皇帝自然把这些人的家当狠狠抢一把,这可以极大的缓解財政危机,但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后遗症。
但寇淑怎么也想不到,她的如意算盘並不成功,皇帝不想把高密侯给邓鷺,最后好说岁说给了邓弘,这也就罢了,关键是邓成——
元兴八年正月初二,大臣们刚刚上朝,皇帝就把他们招到了南宫前殿,告诉他们邓太后听说第四代高密侯邓成奢侈无度,又不愿意为国效力,十分生气,太后建议罢邓成爵位,並处以重罚。
皇帝说完,又提到了邓氏的大功,认为邓氏没有高密侯爵位是不妥当的,所以他决定改封自己的老师邓弘为高密侯,而倒霉蛋邓成毕竟是公主之子,皇帝决定认为暂停爵位,
什么时候恢復封爵,那就要看他的表现,而且就算要封爵,也仅仅是西平侯。
邓成怎么表现呢很简单,皇帝要求邓成这位公主之子亲自押送少府两万万钱和二十万石各色粮食,前往长安,交给太尉。
大臣们面面相,皇帝这么干符合汉律,皇帝確实有更换封地的权力,也有处罚列侯的权力,但这个操作相当缺德,这是有意打压邓氏长房一脉,扶持太后所在的老六这一脉。
皇帝口口声声是太后提议,太后与邓成这一脉也確实有一些怨恨,但邓氏刚刚丟权,
太后又不傻,完全没必要得罪人,此举或许是胁迫太后提议,但不管怎么样,太后兄弟邓弘成了新高密侯是事实。
更缺德的是,少府仓库中或许有钱,但皇帝摆明了不准备出两万万钱和二十万石粮食,这是皇帝在勒索邓成,想恢復爵位,给钱!给粮!还要自掏腰包运到长安,若是做不到,你就等看吧!
虽然皇帝这一手,实在太过无耻,但谁让邓成有父母两方的封地,日子过得实在太好了,现在朝廷日子难过,他拿出一些钱为朝廷效力,难道不应该吗
所以这些个大臣们都赞同皇帝的主意,然后迅速擬定三道圣旨,一调换邓成和邓弘的封地,二斥责邓成奢侈、不体恤百姓困苦,暂停爵位;三是下令他运送钱粮,
三道圣旨一下,正在为母亲守孝,已经辞去了左將军的邓弘诚惶诚恐的谢恩,同时表示国家太艰难了,就不要再给他税收了,什么时候,天下太平,再给税收也来得及。
当然了,邓弘实际上也收不到这些税收分成,这几年,朝廷財政困难,原来给王侯的税收能拿到十之一二就不错了,所以邓弘主动一些,他好看,皇帝也好看。
而另外一边的邓成,气急败坏,可想骂都不知道怎么骂,这是太后告的状,皇帝总不能不孝,没有罢他的爵位,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而特意派来传旨的宦官是小黄门程郑,这是南书房大臣,可以接触各种朝政,人称內相的主,程郑带来了皇帝的意思,少府没有这么多钱粮,这个钱粮,需要邓成先支付,就算是2.2亿少府债,朝廷会未来会连本带息归还你的!
邓成当然是哭丧看脸说自己根本没这么多钱,更是没有那么多粮食,程郑微笑看说道,“当年竇宪都凯的庄园,怎么也值这么多钱,再说了,这是朝廷借钱,又不是不还,等朝廷日子好过了,会归还的嘛!”
“程公,你这是想把我逼死呀!
“若是前线二十万汉军不满,那会有什么后果呢,君侯还请好好想一想,这是为了江山社稷,陛下也是没办法了,只要朝廷日子好过了,一定会连本带利归还君侯!”
“实在太多了,根本拿不出来!”
“君侯可以借嘛!”
程郑离开后,被气得差点要吐血的邓成把自己的亲信门客叫过来,询问他们可有什么解决办法,就有愤怒的门客提议乾脆当街卖一些东西,看看皇帝还要不要脸!
有人说这会得罪皇帝,搞不好未来没有恢復爵位的希望,这个门客不以为然,“君侯乃是公主之子,有皇家血脉,陛下就算不满,又能如何”
“君侯,若是退让,恐被天下人小瞧!”
邓成拍著桌子骂道,“一个阉人,就敢这般对本侯说话,本侯要是不反抗,以后还想有日子过吗本侯拼著爵位不要了就这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