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初胜(1 / 2)

第316章初胜

隨著汉廷推行察举制改革的风声传出,无数人动心,有一个郎中左雄给皇帝上书,对察举制改革提出了一些意见,奏章来到尚书台,黄香不由得拍案叫好,“切中时弊,援据经传而辞尚偶,有典丽之美,此台阁之法式也!”

尚书台诸官员品鑑一番后大多也都表示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商,扩大孝廉人数,给更多的底层机会,分成內地和边疆进行考试,考试通过者才可为官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

目前的爭论不在第一场,而在第二场,第二场比较复杂,要考断案,写各种公文,写策论还有考数学,写公文和策论得到了支持,但是断案和数学很多人认为没必要都考察,这说白了就是儒生对法家和格物学派的排斥。

虽然说现在儒学和法家逐步融合,也有很多人研究格物学派,但这些东西被认为是术,儒生们希望压制其地位,

寇淑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她就告诉有些犹豫的皇帝,你如果让步了,

以后选拔上来的都是儒生,未来到哪里去能打压权贵的法家,也不要指望大司农把帐算清楚,因为国家考试就是风向標,影响深远。

皇帝然之,围绕著这个问题和大臣们多有爭论,现在左雄上书一分为二,儒生考经术,文法吏则考察第二场,同时也要限制用人,有些岗位只有儒生千,比如五经博士;有些岗位最好用文法吏出身的官员。

左雄上书认为现在有很多浮华之士,建议將孝廉的年龄控制在40岁以上,如果低於40岁的卓异人才要严加考察,避免被人钻了空子。

左雄上书算是让各派的分歧得到了妥协,加之文字非常好,所以老成持重的黄香很赞同,不仅仅推动票擬,还建议任命左雄尚书台吏曹侍郎,参与人才选拔。

虽然有些人对40岁的年龄限制有意见,但毕竟还留有余地,大家可以钻空子,更重要的是,孝子廉吏也需要时间证明自己,所以左雄提出40岁的年龄限制是有道理的!

这份上书递交南书房后,寇淑很快就知道了,她一看就明白这就是当代版的文理分科,她想了想告诉过来匯报的小黄门郑程,“告诉南书房,可以分儒生和文法吏考试,但第一场要增加一经,算经,改为七经,总分300分,其中孝经60

分,五经和算经各40分。

第二场儒生科和文法吏各200分,儒生科可不用考试断案,但儒生科也必须懂算帐,朝廷缺钱,若是选拔出来的官员连帐都算不清楚,岂不是耽误了朝廷的事

还有这40岁的年龄限制,改成35岁,40岁太过老迈,千不了多久,35岁就好一些,可以为朝廷多做一些事情!那等三十五岁不到就已经十分卓异的人才,由郡太守察举,每郡限一人!

南书房先商量一下,看看本宫的想法是否可行,若是可行,再和尚书台商议,此事关係天下英才入仕,不必著急,可以多商议,但算学必须考!”

寇淑做出了一些妥协,给了儒生特別的待遇,但也有交换,所有人都必须考算经,看著只有40分,减少了分数,但影响不少,必须人人学习。

而且寇淑可以搞一搞区分度,其他六经降低难度,但算经提升难度,这就逼著人人重视格物学,不学习就別想轻易过关。

同时寇淑降低了年龄限制,並且细化了所谓卓异人才的数量,地方可以举荐,但只给一个人,这个人要么確实很牛逼,要么就是地方大族,大家都惹不起,寇淑恰好可以好好看一看各郡哪些个望族,接下来这帮人就是寇淑收拾地方豪强的主要目標郑程听完了天后的意见,觉得没什么问题,连忙施礼,“诺!”

寇淑接著说道,“最近驃骑將军连续派了几只骑兵討伐羌胡,有了一些军功,打击了羌胡的士气,看起来不错,但凉州地域辽阔,又多山地,羌胡活动空间甚大。

朝廷若是妄动重兵,羌胡如上次那般诱敌深入,然后围攻一部,汉军极有可能遭遇挫折,朝廷一定要稳!黄司徒老成持重,一直是这样的看法,南书房也要统一立场,不要有侥倖心理!”

郑程有些犹豫,“天后,陛下这些日闻听大胜,颇为心动,想著一鼓作气..”

“此军国大事当劝諫天子,岂能逢迎君意,法雄性直,又是关中人,陛下若是不满,有些话让他直言相告,陛下不会不听的!”

郑程再次称诺,然后告辞离开,这一套模式基本上每天都会发生,蔡伦和郑伦会挑选几件重要的事情以及尚书台的票擬以及个人的態度报告寇淑,寇淑会发表意见。

一般来说,寇淑会尊重大臣们的意见,有的时候会做一些补充;若是出现明显分歧,寇淑会要求这个事情重新討论,而不是盲目上报皇帝。

换句话说,必须大汉皇帝背书的重要奏章,皇帝看到前,尚书台、南书房和寇淑都已经达成一致,皇帝行政经验不足,夜班也不会反对,若是皇帝犯浑,自然也会有人劝諫天子,性格比较耿直的法雄经常扮演这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