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无处不在的矛盾
小房间內,一缕臭味袭来,马融又是一阵噁心,可他想吐又实在吐不出来,富贵惯了的他实在吃不消馒头,那种硬邦邦的傢伙太难吃了,他吃不下,只有饿极了才吃几个。
千恶了几下之后,马融加快了写字的步伐,不就是拍马屁吗拍吧,先写出来,等写完了,乃翁立刻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跑到凉州再也不回来了!
吃不好,睡不好,整天闻臭味也就罢了,最阴损的是,每隔一些时刻,这帮子看守的虎责总会进门看一看,拿著灯照著他,他想睡都会被搞醒过来,太阴损了,到底是哪个阴损的混蛋出了这么一招当第八版交上去之后,终於过关了,看守的虎賁拿来了一整套衣物,对看蓬头垢面,
狼狐不堪的马融深施一礼,“马先生,隔壁房间准备了美食,也准备了热水,先生可先行洗漱,再食用美食,然后安睡一番,明日出东观!”
被折磨了几天,马融老实多了,他微微拱了拱手,然后沉默得跟隨走向另外一个房间,什么不畏权贵,他再也不相信了,碰到这种折磨,有几个土人扛得住的!
马融洗漱一番,回到桌前,发现一桌子美食之外,还有好些份报纸,他打开看了看,
发现都是对公司的议论,这是老套路了,先造舆论,试探各方的反应,若是舆论反对的声音大,朝廷不做,但若是反应不算大,朝廷就可以操作,而这一次反对的声音並不是很大.....
想到这里,马融就更难受了,要是早知道这样,他早早写好了文字,不仅有大功,更不必遭这个罪,不过他又相当的纳闷,难道土人看不出公司制度的问题吗这么多人竟然支持真是想都想不到!
也就在马融鬱闷之际,寇淑心情很好,在张衡等人的努力下,人类第一个精確计时工具终於搞了出来,不过要想变成真正的座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製造座钟最大的麻烦就是齿轮,张衡先用的是木齿轮,不过寇淑要求他改成铁齿轮,
寇淑也已经画好了设计图,第一代钟錶要有时针、分针,要能够摆在厅堂,计时工具是生產生活必须,未来要一步步降低成本,要让中產之家都可以用上。
寇淑很清楚,西方近代工业的崛起和钟錶工业有莫大的关係,要想搞出很好的钟表,
就必须不断提升精密加工水准,而精密加工就需要精密的工具机,而精密的工具机又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一环扣一环张衡是科学家,他对钟錶的应用和意义並不是很在乎,他真正在乎的是钟錶揭示的科学规律,他已经研究了很久,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並写成了文章,登载在格物学报上。
张衡本来就是一等一文学家,现在格物学又有了很大的成就,所以他在格物学院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寇淑觉得张衡很有用处,建议安排他为少府官员,不过被邓后否决,邓后给他安排的职务是尚书侍郎,负责政务,毕竟是车骑將军的属吏,自然要重要。
这一波调整的人不少,司徒陈宠连续上书求退,太后发现他身体確实不太行了,就接受了他的辞职,並且提拔尹勤为司徒,又提拔老臣梁为司空,不过他们都没有什么实权,实权愈发控制在太后和邓氏家族手中。
这一波调整中,寇家很重要的门客荀淑、虞翊相继被外放,荀淑此前已经是中央的六百石官员,又教授过皇帝,所以邓后任命他为益州刺史,而虞翊则差一点,被任命为琅琊县令。
邓绥安排的位置都非常不错,皇帝的老师担任益州刺史,接下来就可以出任太守,若是干得不错,未来入朝可以做九卿,最后走向三公,这是无数大臣走过的道路。
而虞翊又被安排在琅琊这个地方,琅琊是后世的青岛一带,是东汉北方最重要的港口,隨著东朝鲜公司的价值越来越大,琅琊港的意义越发明显,所以虞翊安排在此处,邓后还特別点明,有虞谢在琅琊,有利於东朝鲜公司的运转。
虞翊所在的地方是故齐之地,相当富裕,邓后这般安排表面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不管如何掩饰,都表明她起了忌惮之心。
通过此法把寇氏最重要的两个门客拆开,一东一西放著,如此一来,没有核心门客的支持,寇家想支持小皇帝威胁邓后的地位自然要困难不少。
对邓后的小算盘,寇淑压根没当回事,说到底是閒得,等到西羌叛乱,太后就老实了,只是要和荀淑好好说一说,益州也有羌人,他必须有所防范。
自从那一次公开点破皇帝的小心思,表明立场后,刘胜就有些不满意,寇淑就发现这孩子明显有了小心思,她劝了几次,刘胜將信將疑,这愈发坚定了寇淑的判断,皇帝绝对信不过,必须站在太后一侧。
虽然寇淑还在安抚,但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这么大的孩子哪这么多屁事,爱咋的咋的,真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吗不吃点苦头看来是不行的!
寇淑和小皇帝之间出现了小小的裂痕,自然瞒不住邓后,邓后轻鬆了不少,现在看来便宜女儿立场没有变化,这就行了。
刘胜是她看著长大的,或许有些小聪明,但也就那么回事,绝没有先帝的天资,只要寇淑不站在他一边,他根本掀不起什么浪,但寇淑就不同了,这孩子太能了,即便不怎么干政,对大汉的影响力却相当大,邓绥又起了忌惮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