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会宦官集团比较老实,但寇淑心里明白,这帮人才是最有可能威胁她的人,而在东汉体制下,他们的一切都依附於皇权,这帮人又是皇权真正的忠犬,所以很奇的,
寇淑只要和皇帝捆在一起,她一旦遇到危机,这些人也最有可能保护她。
在没有能力改变刘秀亲手建构的政权体系前,寇淑必须让宦官集团知道,她是宦官集团最忠实的盟友,为了拉拢宦官,她不惜一切代价,推心置腹,当面许诺好处算什么,只要宦官们站在她一边,她能拿出来的东西不要太多老宦官郑眾当初推荐寇淑入宫,只是知道寇家女不错,有德行,压根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当营中出现一个贤后,那对营廷是好事;但当两个贤后同时出现,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那就是宫廷的灾难,因为你不知道谁能贏,万一站错了队,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太后和皇后母女相称,表面关係和睦,邓寇两族又处在蜜月期,邓后的亲侄女与寇后的兄长已经订婚,但天子再过两年就可以亲政,天知道未来发生什么!
太后让皇后参与上计,理论上是好事,或许是太后培养皇后,也或许太后真得为未来还政考虑,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太后在试探皇后,看看皇后到底有无权力之心,郑眾相信是前面两条,但皇后想的恐怕是最后一条。
皇后现在一边出谋划策,不断展示才华,让宫中和天下人都知道皇后是天才,不断积累名望;一边却不管事,有意迴避具体事务,避免出现衝突,也避免得罪人,主计这等大权送上门,她都不接,却说陛下亲政后,要倚重他们这些宦官主计,还说了那么一番话—.
郑眾不用看就知道,在场的中官们肯定各个摩拳擦掌,参与上计是非常大的权柄,不过这种事一旦被外朝知道,就是天大的麻烦,所以寇淑说了这么一番话,转头离开,郑眾泽不得不擦屁股,警告在场眾人,若是谁把皇后所说泄露给大臣,一定会扒了他们的皮!
在场的宦官宫女们都嚇得瑟瑟发抖,连忙称是,警告一番后,郑眾返回长乐宫匯报,
在前往长乐宫的路上,他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感觉,若是未来太后和皇后起了衝突,太后应该斗不过皇后。
不是太后才学和能力的问题,皇后和太后都是很有才干的人,也都重视声望,品行都很好,但两人区別也很大。
太后做事稳重,考虑事情周全,但一切都是古之贤后乃至於贤君的翻版,她的所作所为很容易预判,反正她有什么动作,郑眾都能揣摩到。
但皇后就不同了,或许是年岁小,或许是天性,皇后更加跳脱,说话做事相当隨意,
甚至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更让人不可思议的,皇后做事多从別人关注不到的地方著手,没做之前大家想都想不到,做完之后,又觉得这样做异常合理。
皇后显然对太后钻研很深,一天到晚母亲不离口,《礼记》上说,为人子女冬天要为父母温暖被褥,夏天要为父母扇凉,晚上要服侍父母就寢,早上要省视问安,皇后能做得都做了,简直孝顺得不得了。
遇到各种事务,也帮著出谋划策,別人不敢说,甚至提都不能提的禁忌,皇后也敢说,也敢提,几与平常人家的孩子对父母一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简直推心置腹到了极点。
但真正的关键事务,皇后却不一定与太后商议,比如去年的正月旦大朝,皇后就打了太后一个措手不及,而这一次提议摊丁入亩也是如此,皇后捅出话题,但又不愿意下场,
搞得太后相当恼火,偏偏太后一问,她也能振振有词。
“孩儿的所作所为都是为江山社稷著想,没有告诉母亲,也是怕母亲为难,有些事情母亲不好做,不好说,孩儿衝锋在前,就算有什么错误,不过是小孩子的一家之言,谁会在意”
郑眾有一种感觉,皇后的跳脱和种种大大咧咧的行为都是手段,都是为了试探太后还有朝中上下,她和太后一样也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也在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努力,但她骨子是一个不择手段逐利之人。
只要有利於皇后的未来,她都会拉拢,而且她也不会受到经学和习俗的影响,一切循利而为,哪怕地位卑微,她都要爭取,她对宫中低级宦官宫女的仁德就是如此,不是她多喜欢小宦官,而是她知道这样做对她有利。
但如果那些对她没有利的,哪怕名气再大,她也不当回事,就算靠拢,他都未必接纳,最典型的就是鲁恭这一类的文臣,她並没有任何接纳的意思—
皇后平时看看温和,脾气也好,但一旦动手,往往直指要害,当日收拾袁时,直接攻击袁欺凌幼主,逼著袁退出政坛,差点自杀。
郑眾接触了大人物太多了,大多瞧不起宦官,哪怕重视、拉拢,也只是重视、拉拢某个人,並不会正视宦官集团的作用。
寇淑就不同乐,她今天这番话,明显是把宫中中官当成一股平衡朝臣的政治势力看待,並且愿意扶持,这种话说出来,宫中凡是有政治野心的,都都会对皇后寄予厚望太后让皇后多读书,或许就是看明白了皇后这一点,但皇后应该没有多少改变的想法,皇后这样的性格,决定了皇后更能得宫中卫士、宦官之心,这意味著什么,亲身经歷过十几年前那场政变的郑眾当然清楚。
以皇后的聪明,肯定不会莫名其妙做什么,但並不妨碍她做相应的准备,有备无患,
而与皇后相比,太后虽然也小心,但不可能如皇后这般不要脸皮想明白之后,郑眾能做的选择就很有限了,虽然在两后之间搞平衡,採取中立的立场,但一旦两人出现了重大分歧,他和他身后的宦官集团要更多的与皇后合作。
这不仅仅是皇后愿意拉拢,未来更有可能成功,最根本的还是陛下和皇后感情深厚,
两人几如一体,站在皇后一边,就是皇帝一边,宦官们可以得罪太后,可以得罪外戚,但绝不能得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