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宰相(2 / 2)

“流民日多,地方不靖,长此以往,必成国家大患,必须编户流民,既然压不住,那只能尝试放开,看一看利弊何在!”

“以財產多寡定户等,难度太大了!”

“这件事阻力大,那就不做,目前可先做爭议不大的四件事,甲、改良贱为主客贱;

乙、重订契约,主家不得无故限制童僕宾客离开,以此减少奴婢死伤;丙、流民异地入籍;丁、全力招募流民南迁!”

“甲丙丁也就罢了,这乙就不太好办了———”

张禹突然间怒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朝廷又有何理由承认被豪强侵占的土地各郡三老即將上京,谁若是反对,吾就往哪个郡派酷吏!”

张禹、徐防都是久歷地方的重臣,他们当然清楚现在各地的豪强是怎么回事,汉法森严,真正敢於肆无忌禪强占土地的人並不是特別多,豪强们的常规办法就是等到天灾人祸。

普通黔首扛不住,或是不得不贱卖土地,或是逃亡,然后土地被兼併,黔首变成了种地的宾客,有些豪强为了被举孝廉,有一个好名声,还刻意搞一搞施粥,修桥铺路这一类的活.

汉廷对此也有相应的办法,多次重申不允许侵占流民的土地,不承认侵占的土地,汉廷的地方守令时不时会抓几个人敲打一番,但还是挡不住疯狂的土地兼併。

现在外戚秉政,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以拉拢为主,下手整顿很少,土地兼併只会越来越厉害,所以看到《洛报》的建议后,张禹思前想后,觉得用朝廷承认豪强侵占的土地作为交换,换取豪强不再限制宾客的人身自由,这是有很大可能的!

相比於豪强掌握一大批宾客,不断进行军事训练,张禹更愿意接受豪强圈占土地多多种地,前者是大汉巨大的威胁,而后者的威胁就小得多。

大汉关东之地適合开垦的土地確实不多了,但他做过扬州刺史,他非常清楚扬州还有无数土地,现在他在淮南屯垦,寇氏更是跑到了江南屯垦,而皇后更是想到了三韩之地只要下功夫,迟早会屯垦成功。

南方人口稀少,只要朝廷捨得给好处,自然可以吸引大批流民南下,到时候豪强对大汉的威胁就小得多,所以张禹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徐防也清楚土地兼併的巨大危害,但他也知道自已做不好这件事,张禹的做法倒也是不错的选择,他想了想,“若是直接执行太傅提出的四条,还是物议不少,但若是让两报放风朝廷要区分户等收税,然后再退而求其次

半个多时辰之后,这几位参录尚书事的重臣就达成了一致,报告给了太后邓绥,邓绥叫来了寇淑,询问她的看法,寇淑笑著说道,“当年陈丞相说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內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现在看来,张太傅、徐太尉两人深知其中之妙,张太傅能抓住事物的重点,徐太尉能很好的平衡各方的关係,母后选择两人参录尚书事,確实选对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