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凛冽的寒风裹挟著岁末的热闹气息,贺岁档的大幕轰然拉开。
这个月,宛如一场电影界的华山论剑,两部极具分量的国產重磅影片狭路相逢,即將在大银幕上展开激烈角逐。
一时间,电影宣传的战场上硝烟瀰漫,双方你来我往,火力全开,宣传攻势一波接著一波,打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整个影视圈都被这股紧张而热烈的氛围所笼罩,观眾们也翘首以盼,好奇这场对决究竟会鹿死谁手。
这边,冯晓刚带著他的全新力作《集结號》强势登场。作为华语影坛的知名导演,冯晓刚向来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闻名。
此次《集结號》一改他往日的喜剧路线,聚焦战爭题材,以细腻的情感刻画和震撼的战爭场面,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歷史故事,引发了无数观眾的期待。
而另一边,陈可欣也携《投名状》重磅来袭。这位来自香港的导演,凭藉其精湛的敘事技巧和对大场面的把控能力,在影坛占据著一席之地。
《投名状》集结了一眾实力派明星,豪华的演员阵容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影片以宏大的歷史背景为依託,讲述了兄弟情义与权力欲望之间的纠葛,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这两部影片皆有明星倾情出演,从老戏骨到新生代,个个演技精湛、魅力十足。
他们的加盟,如同为这两部影片注入了强大的灵魂,让整个贺岁档的氛围愈发浓烈,观眾们的热情也被彻底点燃,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热烈討论,期待著一睹这两部佳作的风采。
在这场贺岁档的激烈竞爭中,华谊作为《集结號》的出品方之一,本想邀请徐风为这部电影宣传造势,希望他能凭藉在业內的影响力,为影片说上几句好话,助力影片在宣传上更上一层楼。
然而,徐风却有自己的考量。他深知,在娱乐圈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评价他人的电影,无论好坏,都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爭议,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口碑。他向来专注於自己的创作,不愿捲入这场宣传的“口水战”中。
於是,徐风以製作《仙剑奇侠传》后期工作太过繁忙为由,委婉地拒绝了华谊的邀请。他甚至没有参加《集结號》的首映礼,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华谊方面见徐风態度坚决,也没有强求。毕竟,在他们心中,冯晓刚可是贺岁档的“常胜將军”,多年来在贺岁档屡创佳绩,“贺岁档之王”的称號绝非浪得虚名。
他们坚信,即便《投名状》的明星阵容看起来更加豪华,冯晓刚也一定能够凭藉深厚的导演功底和对观眾心理的精准把握,在贺岁档的战场上稳操胜券,捍卫自己“贺岁档之王”的荣耀。
《投名状》抢先一周登场,李联杰的加盟为其注入强大號召力。他突破以往形象,影片首日票房便达1500万,首周更是狂揽8000万,势头强劲,似要独占鰲头。
一周后,《集结號》姍姍来迟。华谊凭藉深厚的宣传资源与经验,线上线下全方位造势,为其贏得超高关注度。同时,《集结號》聚焦战爭下小人物命运,情节跌宕,情感真挚,引发观眾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