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万历革新 > 第85章 中西画作

第85章 中西画作(1 / 2)

第85章中西画作

罗明坚的激动自然是有理由的要知道,当初西班牙的大贵族、葡萄牙的贵族也曾远赴大明,企图和大明商谈贸易的事情,但是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就在广州的监牢里面活生生囚禁而死了。

早在弘治、正德年间,欧洲人就已经来到了东方。

但是来得早没用,正德在位时期,他们和皇帝的接触还算是顺利,至少有沟通的渠道也真的有欧洲人靠近了皇帝。

但是奈何正德死的早,在正德皇帝身边的洋人也被当做刘瑾、江斌等阿訥奉承的奸贼处理了。

这对於大明百姓而言或许是好事情,但是对於他们这帮传教士而言,可谓是遭遇了无妄之灾。

之后嘉靖继位,正德年间的事情被杨廷和清算,世宗嘉靖皇帝和他这位皇兄並不是一个路数。

颇有点刘备和曹操的感觉。

每与曹反,事乃成尔。

简而言之,人家对传教士並不感兴趣,他们也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嘉靖皇帝。

现在终於冒出了一个对他们感兴趣的人了。

这可太不容易了。

他们一行四人踏入紫禁城內,所有人纷纷惊嘆。

“好大的宫殿群。”

他们从未想到,原来宫殿这种东西也可以像居民房一样大规模的修建。

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需要多少人,动用多少物力

所有人都难以想像。

“这就是人多的好处啊。”

罗明坚颇为羡慕。

人口在这个年代就是財富。

为什么大明拥有全球最强的舰队

几千艘的战船

人口在这里放著,西班牙別看是什么日不落帝国,但是全国上下才几百万人啊

这么点人口能有一支一两百艘的无敌舰队已经是很孩人听闻的事情了。

而大明的浙江又有多少人

仅浙江一地就有人口过千万,拥有近千艘的战船,再合理不过了。

后世的人很多人在对比欧洲和大明的实力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总是下意识觉得欧洲更强。

但这是胡扯。

大明最强的优势永远都是人口形成的规模效应,

论炮、论科学、论火器等等,大明总是比不过欧洲某个国家。

但是论单方面形成规模,如军队数量,火器部队的操练等方面,欧洲人是望尘莫及的。

罗明坚越发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塞纳斯人不是美洲人。”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是无敌的,欧洲不可能在这里战胜他们。”

罗明坚很肯定这一点,別看在美洲有西班牙人搞出了几百人灭掉一国的神话。

但那是合纵连横的结果,有其他美洲部落的帮助,而且西班牙人具有武器优势,还有战马的优势。

美洲土著是没有骑兵的,或者说美洲就没有战马。

因此西班牙人的小规模部队在美洲几乎是横扫一切的精锐。

机动优势太强了,即使敌人人数眾多,但是那又如何

打不过可以跑,这就是战马带来的自信。

可是对於大明而言,这些优势都是失效的。

“我需要用谦卑的態度面对这位塞纳斯皇帝。”

罗明坚谨慎的根据礼仪官员教导的礼仪行事,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能是因为皇帝催得急,他们这些人也没有等太久。

顺利的来到了乾清宫,恭恭敬敬的对著皇帝行礼参拜。

他们这帮人也不代表什么国家的君主,跪拜什么的无所谓。

这会儿的大明也不是什么大清,更不是输掉鸦片战爭、甲午战爭的大清。

他们也犯不看为了这点事情和大明理论。

当然,两侧站著的大汉將军,以及皇帝身边的仪仗队伍也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老实说,在被礼仪官教导的时候,他们这几个人不是没有一些腹誹,对这些规矩不以为然。

但是经过自从覲见仪式开始之后,经过礼乐、大汉將军的一套流程下来,对於塞纳斯皇帝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就算心里面再不以为然,却也不敢当眾和皇帝无礼。

“你就是罗明坚”

朱翊钧看著为首的传教士问道。

这人看著有些消瘦,身高也不是很高。

这个时期的欧洲人身高和东方人相比没什么明显优势。

罗明坚用著一种很彆扭的大明官话说道:“是的,陛下,下国邦民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得见皇帝,真是三生有幸。”

“哈哈哈。”

朱翊钧看著一个洋人操著汉话和自己说这个总觉得很有喜感。

“朕听说你们同行之中有人会铸造西式火炮还有人懂如何大规模铸造铅活字还有船匠”

朱翊钧很关心这些事情,便开门见山道。

罗明坚听闻心中暗喜,皇帝对这些果然感兴趣。

“不错,陛下,不仅如此,我们当中还有人对於天文感兴趣,对於艺术等亦有研究。”

罗明坚是做过功课的,他和不少塞纳斯的士大夫打过交道。

他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些士大夫很喜欢討论一些哲学问题,而且有很深刻的见解。

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听著他们说,获益匪浅。

但是他们对於天文等学科的认识则不如自己,每次谈论到天文知识的时候,都是他们听著自己说。

关於艺术,双方则是聊得有来有回,但是罗明坚也发现了塞纳斯在艺术方面虽然造诣很深,但是已经有些被欧洲超越了。

比如关於画作,他发现大明人的画不是不好,但是对於人的画的分割並不如欧洲那样科学。

对於人体的认识也不如欧洲。

於是罗明坚很自信的对看皇帝谈论起这些。

“和我谈论艺术”

朱翊钧觉得好笑。

他可能是整个大明最懂欧洲艺术的人了。

於是便借看这个话题和他谈论起来。

“朕也看一些你们的画作,在朕看来,东西画作各有千秋,別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