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听完邢峰讲演,在场的各位专家都觉得腔镜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也是当前条件下的最优选。
各大主任明显在开会之前就预料到这一点。
所以,在接下来两家医院的讲演中,他们也是有备而来,就手术细节方面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医科大附院的医生就麻醉方式,切口缝合方面做出对比,选择出最为合適的方案。
一般的腔镜手术採用的是静吸复合的全身麻醉,这样有利於腔镜手术气腹的建立。
建立气腹,简单的说就是往患者肚子里打二氧化碳,肚子鼓起来手术就有操作空间,而浦医提出可以採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就是將麻药注射到脊髓间隙,只麻醉脊髓平面以下的神经,大多数情况下笼统的称之为半麻),辅以静脉镇静剂的方式。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气管插管对气道、声带造成的损伤,使得麻醉造成的全身副反应更小,
患者在麻醉后甦醒得也更快!
至於缝合方面,他们则提倡用5-0可吸收羊肠线做皮內缝合,这样切口能够被很好的掩盖,术后极少留下瘢痕。
省人医则是在腔镜手术器械改进的方面做重点阐述,
他认为可以把传统的直径为10的30度镜或0度镜,改为直径更小的5甚至2镜,这样就可以更直观的缩小手术切口,把三个穿刺孔的直径变得更小达到微创的目的。
(ps:常规的腹腔镜阑尾手术需要打三个孔操作。即肚脐一个,右下腹一个主操作孔,还有耻骨联合上方的一个副操作孔。)
又或者是直接採用单孔腹腔镜的方式,將这三个孔合而为一,变为只需要在肚脐上打一个孔!
等两家医院的外科医生们发表完意见,台下的年轻医生们顿时感觉获益匪浅,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阑尾手术还有如此多讲究。
而且重点是这些理念,完全可以推而广之应用到大多数的腹部腔镜手术中!
同时,他们也为第四位演讲者感到担忧,
前面的三位医生几乎把手术过程所能覆盖到的方面都讲完了,难道你要给人讲怎么切阑尾
不可能!
这个阑尾炎很单纯,手术步骤谁都懂。
术式一定,哪怕是主任医师都玩不出来,只能按部就班的一步步进行操作,没有其它的办法难不成搞个逆切阑尾
可阑尾不是胆囊,这个情况同样不存在。
绝无可能!
各大主任专家听完三位演讲者的发言,脸上的表情已经开始变得有些意兴阑珊,毕竟该讲的都讲完,剩下的似乎也没什么好补充的了。
做手术其实並不难。
从头至尾说白了也就那么些东西。
之前三个人说的那些內容,足以涵盖到手术中的每一个细节。
剩下的还有听的必要
而且各自医院的优势也已经体现出来,现在只需要徵求病人本身的选择意见就好了,至於第四个人要不要发言,对他们来说已经可有可无。
情况就是这个么情况。
他们也想不出除却腔镜的第二条路了。
以至於此刻李西北上台,眾医生的注意力都没有先前集中,开始细细碎碎的在台下议论起来。
贾从阳和陈鈺眼神中透露著不屑,他们知道黄齐尽力给急诊外科爭取来的机会,估计就要打水漂了。
以后急诊外科可能会在大普外面前抬不起头来。
同时,急诊外科所属的一些人也紧张的手心捏了一把汗,在场的人只有王海目光坚定,看著李西北。
他对李西北提出的方案有著几分自信。
毕竟前面的人,从来没有提出过类似的想法,相比较手术方式的选择,此刻王海更担心的则是,李西北独树一帜的想法,会不会受到眾多主任专家的口诛笔伐
李西北走到台前,听著,然后缓缓说道:“其实要完成该患者阑尾切除,也並非一定要採用腹腔镜的方法,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不採用腹腔镜
台下人包括几位大主任也愣了下。
孙义涛瞅了瞅台上那小伙年纪,顿时瞭然了。嗯......年纪不大,是个经验不成熟的小伙子,
难怪了....
看著
他知道自己上台之后,如果再按ppt的顺序来讲,眾人很可能提不起兴趣,乾脆一开始就用针对性的发言和图片,抓住了场下医生们的眼球!
一组切口和头髮丝比对的图片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图片上两条相仿的线让人第一时间分不清楚哪个是真正的切口!
李西北隨机抓取在场的一位幸运观眾进行提问:“我想请刚才在台上演讲的白朮医生猜一猜,
图片上哪一条线是手术后缝合的切口。”
白朮是省医科大附属医院讲演的普外科主治医师。
听到被提问的消息后,白朮站起,又盯著图片仔细看了一会,才答道:“我猜是靠近病人右侧的那条线。”
按照他的多年外科直觉,阑尾切口大多数应该都在右下腹麦氏点附近,所以他理所当然的选择了靠右的线。
李西北露出职业性的微笑:“百医生请坐。其实这个病人的切口在靠近肚脐的位置。原因是该患者的阑尾位置偏向左下,我们对应的调整了切口的位置。”
李西北顿了顿,拿著雷射笔继续指向其中的一条线,道:“这一条其实是我们为了对比切口取患者的头髮!”
头髮!在场包括观看直播屏幕前医生都有些错!
在图上,真正的切口居然缝得比头髮还细,而且长度也和短寸的头髮相当,正常的开腹阑尾切口绝对比这个要长出至少2,原本不以为意的专家们表情也开始变得严肃认真起来,视线不由的落向白板屏幕。
这切口如此微小隱蔽,视力稍微有点下降也看不出啊。
完全跟没做过手术一样!
看到眾人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身上,李西北才调出其余的ppt:“这两张图片上的病例就取自於我科於昨日进行的两台小切口阑尾手术,手术切口2“採用—缝合—,患者术后恢復良好—...”
全程几乎都是脱稿。
再配合ppt的翻滚,他有条不紊的讲解著。
“据我所知,小切口阑尾切除的適应症很窄,你如何確定手术患者有適应症你如何確保这么小的切口,在频繁的操作下不会造成术后伤口的感染再者採用开腹的方式,患者在恢復速度上会不会比腔镜要慢”
隨著李西北讲解结束,孙义涛主任將连串的问题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