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自行车是多,难道不是花钱买的?
其实主要还是何保国他现在和老易没多深交情。这交情也没多好,凭啥借自行车给老易?
老易也是脸大。
还一大爷呢,拎不清。
要说得罪老易,早就得罪了,也不在乎这。
再说了,他何保国用得着怕个绝户?笑话!......
后院。
傻柱擦洗着自行车,也是在许大茂面前得瑟一下。看到傻柱有自行车,许大茂也很是嫉妒。
然而,许大茂却也明白,他爸可不会给他买自行车,至少现在不可能。
傻柱又是结婚了,又有了自行车,就没少得意。
要是傻柱的媳妇再减个肥,生几个娃,还不知道会这么得瑟呢。
自从有了自行车,傻柱基本上每天都要擦洗干净。
对了,傻柱结婚之后,他的工资就不用上交了,他媳妇的工作也不用上交。
傻柱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也是不少,用不完,根本就用不完。
林桂花是个会过日子的,和傻柱说好了,每个月存35元,1年能存400元以上。而小两口的工资存35元,剩下的也足够过日子。
况且傻柱每天还能从厂里带些剩菜回家,可是节省了不小开支。
但对何保国来说,傻柱的工资1分不上交了,也就少了一‘收入’。不过,也是何保国不要傻柱上交的。
既然傻柱结婚了,虽然没搬出这四合院,但何保国也用不着他每个月上交点钱。
“这谁啊?”
三大爷皱着眉,他这刚睡下,院外就有人敲门
身为院里的管事大爷,又是住在前院,院门每天也就他负责开一下和关一下了。
因此,要是太晚回来,可是打扰他休息。
当然,有事他老伴,或是儿子阎解成去开门。
“老阎,是我,开一下门啊!”老易的声音在院外传来。
一听是老易,三大爷有火气也不好发。
再说三大爷他可是个文化人,可不是个暴躁的性子,只不过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爱算计,也不是什么大事……吧!
披上衣服,穿好裤子,套上布鞋,三大爷也就拿了手电筒出门。
刚才看了下家里的闹钟,都晚上11点多了。
“我说老易,你这上哪去了?这么晚才回来。”
开了院门,三大爷就问着。
他到了时,易中江两口子都吃过了。
“去了趟我弟那。”老易随口说。
老易也挺郁闷,何保国不肯把自行车借给他,他只能走着去易中江那,可是走了许久,但易中江陪他又喝了点,只是没什么下酒菜。
又走着回来,这让他有些窝火。
在他看来,何家自行车多,要是借1辆给他用一下,不就好了吗?
至于贾东旭不肯把自行车给他用,他倒是没太多想法。
对他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何保国还觉得不借才是理所当然。
各人的想法不同,这太正常不过了。
“江子媳妇也快要生了吧!”三大爷顺口问。
搬出去之后,易中江两口子有时也会来四合院,三大爷看着李美丽肚子越来越大。
“快了。”老易笑着说。
老易语气有点酸,要是他没和贾张氏结婚,老太太没准把李美丽介绍给他,不过,他也不行啊!李美丽嫁给他堂弟还能怀上,嫁给他还能怀上吗?
如果能有个亲儿子,让老易和贾张氏过一辈子,他也愿意。
其实老易这算好的,这年代绝户的日子可是很不好过,有些绝户甚至跳河,一死了之。
虽说是院里一大爷,厂里六级工,但老易他也怕被人吃绝户啊!
原本以为贾东旭是他亲儿子,靠得住,结果他被贾张氏骗成傻子了。
现在,想和贾张氏离个婚都难。
至于收养了个孩子,也只是多个保障。
他堂弟如果能过继个儿子给他,也就更好了。
“老太太可真行。”
何保国也是一笑。
今天易中江的媳妇要生了,而李美丽也照顾过老太太一段时间,老太太不去看一下也不太好。
于是,老太太就让贾张氏背她去。
然而,贾张氏能答应才怪。
她虽然白白胖胖的,但她身体……不太好,对,就是不太好。
严格来说,这院里的胖子就2个,傻柱媳妇,还有贾张氏,二大爷看着胖,但人家一身腱子肉,毕竟是六级锻工,天天抡大锤的,
再就是贾张氏好吃懒做了,多走几步都不愿意的人,背个老太太走老远的路?
既然贾张氏不愿意背,老太太就让她骑车带她去。
贾家买了自行车,贾张氏也骑过,现在也会骑。
老太太强行霸占了自行车,贾东旭脸都黑了,但他能怎么办?骂不能骂,打又不能打。
贾张氏又不愿意,老太太就要自己骑了,这下,贾张氏妥协了。
老太太她会骑自行车吗?再说一大把年纪的,腿脚也不好,万一再摔了。
而贾张氏也不太好说不去,毕竟她和李美丽也算亲戚,还来往呢!现在李美丽要生了,她有时间也不去看看,老太太要是再添油加醋的帮着宣传一下,街坊邻里会怎么看她?
就她不好好照顾老太太,老太太心里肯定恨死她了。
这时,自行车铃声在院门口响起,就看到贾张氏推着车进了大院,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在后面。
生了个闺女,挺可爱的。
看贾张氏脸上还有着笑容。
有人问起李美丽生了没,贾张氏则是笑着:生了生了。
难怪贾张氏会心情不错了。
在贾张氏看来,李美丽生了个赔钱货。
什么?贾张氏自己也是个赔钱货,这不一样。
虽然也算是亲戚,但贾张氏却见不得人好。
轧钢厂。
老易赶在开工之前回到车间。
“老易,怎么了?脸色不太好啊!”有工友看到老易脸色不好,也就关心的问了下。
“没什么。”老易却不想多说。
中午在厂里吃过饭,趁着有时间,老易借了辆自行车就去医院。
他希望李美丽生个双胞胎,一下生2个大胖小子,结果却只生了个闺女。
于是,老易就有些失望,这脸色当然就不怎么好。
说起来,老易他脸色比易中江都差。
没错,易中江也是重男轻女,在农村就有个女儿,却也不愿意养。
接着,有人问贾东旭了。
贾东旭可是老易的徒弟,还是老易的‘儿子,。
贾东旭也的确知道老易的脸色为何差。
虽然知道说了会惹老易不高兴,但贾东旭现在还怕这个?
要知道,老易在厂里针对贾东旭也不短了。
哪怕贾东旭成了二级钳工,也还是被老易针对。
毕竟二级工的地位可远比不上六级工。
加上老易还是贾东旭的师傅。
贾东旭不是不想解除和老易的师徒关系,但一旦解除,对他更没好处。
一群人就围着贾东旭,随着贾东旭讲,这些人面面相觑。
老易的堂弟?
易中海易中江,没毛病。
原来是个农村泥腿子,在乡下快活不下去了,进城投奔堂哥,这种情况不少见。
傻柱他爸帮易中江找了个工作?好人啊!
院里老太太还热心的给易中江介绍了个对象?
原来是易中江的媳妇生了,说好过继个儿子给老易,结果却生了个闺女。
“难怪易师傅的脸色不好了。”
“堂弟的媳妇生孩子,他就惦记人家孩子,过分了吧!”
“虽然他帮了堂弟,他堂弟也说了过继个儿子给他,但他这也……”
“他也不容易,没个孩子也日子不好过。”
“他不容易?那别人就容易了?一点都不体谅别人。”
“谁说他没孩子,他收养了个儿子。”
“老易他有儿子?”
“那可不!”
听着周围众人的议论,贾东旭就偷笑。
这下,老易在厂里的名声肯定要下降一些了。
随着时间,车间里是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很快也传到了老易耳中。
老易瞪着贾东旭。。
南锣鼓巷街道办,不少人在排着队,都是来领粮本和粮票的。
粮票已正式发行,往后买粮食就不只要有钱了,还要拿上粮票和粮本。
就是下个馆子,也一样要粮票。
而粮票又分为细粮票和粗粮票,以及本地粮票,全国粮票,以及特殊粮票。
顾名思义,本地粮票是在当地用,去了外地也就没用了。
全国粮票可就厉害了,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至于特殊粮票就没必要多说了,毕竟是特殊的,一般人都无法看到,更别说用了。
伴随着粮票和粮本,再就是定量问题了。
城市户口才有定量。
不同的城市,定量也未必一样。
生活在南锣鼓巷的众人,最关心的当然是四九城的定量。
人群中,贾张氏和马荷花这婆媳二人也在。
秦淮茹也抱着孩子来排队,
只不过,贾家只有老易和贾东旭是城市户口,也就2个人有定量。
何保国要上班,也就没来。
这点事秦淮茹就能搞定。
这次也顺便和傻柱两口子分了开。简单来说,傻柱两口子1个粮本。
而这也就有点分家的意思了。
现在也就住在一个四合院,但吃饭也并不一起。
另外,傻柱两口子的工资也不用上交。
加上现在傻柱两口子单独有粮本。
当何家的定量下来,秦淮茹仔细看着。
何保国的定量是家里最多的,每个月27斤粗粮,5斤细粮,0.12斤食用油。
秦淮茹的定量是每个月21斤粗粮,2斤细粮,0.08斤食用油。
雨水也有定量,但比秦淮茹要少很多。
至于秦淮茹的宝贝儿子,定量也有,但却更少了。
而等秦淮茹肚子里这生下来,何家又能增加点定量了。
至于傻柱两口子的定量,都比不上何保国,又都比秦淮茹稍微多一点,加起来可不少。
贾家的定量也顶多。
贾东旭是二级钳工,定量有25斤粗粮,5斤细粮,加起来80斤了。
老易更是不得了,六级钳工的定量还是很给力的,粗粮就33斤了,细粮则是7斤,加起来足足40斤。
四合院里。
各家的定量都下来了。
不少人都是愁眉苦脸。
轧钢厂一下班,老易今天也没在厂里加班,就赶紧回家来。
不顾家的贾东旭也难得早早回了家。
无论是老易还是贾东旭,都对自己的定量十分关心
没办法不关心,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口粮啊!
至于贾张氏,马荷花,棒梗小当,还有二梗,都没定量的问题,这就让老易和贾东旭都比较头疼了。
然而,这能怪谁?
因为舍不得放弃农村那点田,贾张氏和马荷花都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城里来。
等到听说粮票会发行,知道不妙,这时再想把农村户口迁到城里来也就难了。
只靠老易和贾东旭的定量,自己吃饱没什么问题。
若是再把细粮换粗粮,粮食可以更多。
若只是养着没定量的贾张氏和马荷花,老易和贾东旭也压力不大,但还要养活3个孩子。
这么一来,贾家的定量肯定是不够
因为有自行车,贾东旭先一步回到家。
一回到家,贾东旭首先就问起了家里的定量。“定量下来了。”
贾张氏烦着呢!
而马荷花则把家里的粮本拿出来给贾东旭看。
由于老易和贾东旭都有工作,粮票也就单位发,去街道办可领不到。若是雨水是中学生,定量可就多了,并且,也是学校发粮票。
国家对于教育显然很重视,
像何家,秦淮茹,雨水,还有何建设,每个月就都可以去街道办领粮票。
全国扫盲,中学生,大学生,各种福利。
高中生毕业了当个基层干部在这年代并不奇怪。
而哪怕只是当个最低级的办事员,工资也不低。
比高中更吃香的是中专,
中专毕业的,可都是香饽饽,要找个好工作很容易。
清楚了家里的定量,贾东旭皱着眉。
“定量也太少了。”贾东旭就觉得这太少。
“1斤细粮能换3斤或4斤粗粮。”贾张氏说。
“妈,要不然你就回农村吧!也给家里减轻负担。”贾东旭想了想,就说道。
贾张氏好吃懒做,还喜欢整幺蛾子,要是她回农村,贾家的压力就能一下子小很多..
贾东旭这也是为贾家考虑。
然而,贾张氏嘴上说为贾家,为贾东旭考虑,但让她回农村,她就死活不干。
这次也没例外。
当贾东旭才开口让贾张氏回农村,贾张氏立刻就是闹腾起来了。
就见贾张氏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拍着大腿,口中老贾老贾的喊,又是骂贾东旭不孝。
没多久,老易也是下班回来了。
在厂里时,老易就打听清楚了。
所以,老易清楚他和贾东旭的定量。
情况和老易打听的一样。
对于贾东旭又想把贾张氏送农村,老易也能理解。
而老易也认真考虑了起来。
“我还要照顾老太太,我身体不好,反正我不能回农村,你们是要逼死我吗?”
贾张氏慌了,看老易在考虑,她担心老易这次支持送她回农村。
现在城里的日子不好过,但农村更苦啊!
贾张氏她又不傻。
贾东旭两口子也都看向老易。
老易的态度决定贾张氏的去留。
一旦老易铁了心要贾张氏回农村,贾张氏再怎么不想下乡也没用。
而老易却是犹豫着。
老易还想和贾张氏离婚呢!
把贾张氏送回农村,这个婚就难离了。
老易他定量多,要是和贾张氏离了,娶个农村会过日子的肯定不难。
而老易不吭声,这让贾张氏可是心里没底。
老易在考虑威胁一下贾张氏,要是贾张氏不想回农村,就和他把婚离了。
这年代离个婚是不太容易,但老易也并不是就离不了,只是他爱借羽毛,不想名声受损。经营个好名声可不容易。
能被推举为四合院的一大爷,也和老易他名声好有关。
一旦名声坏了,老易可就坐不稳院里一大爷之位了。
并且,无论在厂里还是在南锣鼓巷,名声差的都不好混。
因此,老易不仅是想和贾张氏离婚,还希望贾张氏主动承担骂名。
反正贾张氏现在的名声也臭,再差一些也没什么吧!但他老易的名声可不能坏啊!
所以,老易才迟迟没能和贾张氏离婚。
如今定量下来,老易正好可以拿捏一下贾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