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村口的宁静,被一阵沉闷的马蹄声彻底撕碎。
一队人马,自官道而来,气势森严,杀气腾腾。
为首的是绣衣使百户杜仲,以及数十名绣衣使,他们护卫着一架通体由金丝楠木打造、四角悬挂着明珠、车帘上用金线绣着五爪飞龙的华贵马车。
马车内,坐着一名面白无须,眼角眉梢都带着一股阴柔之气,身穿绛紫色蟒袍的老太监。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车厢内,拉开帘子,那双浑浊的眼睛随意一扫,整个村子的空气都仿佛被抽空了,所有村民都吓得跪倒在地,瑟瑟发抖,头都不敢抬。
这正是大梁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进忠。
大梁朝堂之上,一个跺一跺脚,就能让京城抖三抖的顶尖人物,竟然出现在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山村。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
茅屋前的许闲,缓缓抬起了头。
李进忠翻身下马,动作轻飘飘的,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他身后,一名小太监立刻恭敬地递上一卷明黄色的圣旨。
“圣旨到——暨阳县令许闲,接旨!”
那声音尖利而高亢,刺得人耳膜生疼。
许闲没有动,甚至没有跪下,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
李进忠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但脸上的笑容却愈发和煦。
他没有计较许闲的无礼,而是亲自展开圣旨,用一种抑扬顿挫的、仿佛在唱戏般的语调,高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暨阳县令许闲,德才兼备,忠勇无双。于北虏三万铁骑压境之际,临危不乱,以一己之力,统御军民,死守孤城,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圣旨的内容,极尽赞美之词。
什么“为国尽忠”,什么“文臣典范,武将楷模”,把许闲夸成了万里挑一。
跪在地上的村民们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这位许家村出去的读书人,怕是又要升官了。
看向许闲的眼神愈发的火热。
杜仲和身后的绣衣使们,则个个面无表情,眼神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他们是亲眼见过那片人间炼狱的。
整个暨阳县城都没了,这圣旨……
李进忠丝毫不在意周围的气氛,依旧满脸陶醉地念着。
“……挫敌酋锋芒,焚敌军数千,扬我国威,保全大梁颜面,此盖世奇功,当传颂千古!朕心甚慰,特加封许闲为,暨阳县男!食邑百户!钦此——”
“暨阳县男”四个字,如同一记无声的耳光,狠狠抽在每一个知情人的脸上。
荒谬!
荒谬绝伦!
城都没了,封他一个县男?
这算是什么封赏?
李进忠合上圣旨,脸上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他捧着圣旨,亲自走到许闲面前。
“许大人,接旨吧。”
许闲缓缓站起身,他没有去看那卷足以让天下人疯狂的圣旨,而是面无表情地看着李进忠那张虚伪的脸。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
“臣,遵旨。”
他平静地接过圣旨,随手塞进了怀里,动作随意得像是在塞一张擦过屁股的草纸。
这平静的反应,反而让李进忠那双阴柔的眸子,猛地缩了一下。
对陛下大不敬,该杀!
“呵呵……”
李进忠干笑两声,掩饰住眼底的那一丝异色,又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一个精致的白玉小盒,亲自递到许闲面前。
“许大人为国操劳,想必定是元气大伤。陛下仁德,心系肱骨,特赐下这枚‘九转大还丹’,此乃宫中秘药,能固本培元。许大人也好早日调养好身子,为国效力。”
“效力”两个字,他咬得极重。
那温言细语的关心背后,是毫不掩饰的催促与监视,因为圣旨的最后一道命令:命许闲即刻启程,入京受封,面见圣上。
许闲的目光,落在了那个玉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