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 第125章 合作确定,下一个项目确定,小蘑菇

第125章 合作确定,下一个项目确定,小蘑菇(1 / 2)

石毅挂断电话后,就去找陈雪茹了,毕竟是和别的工厂合作,也算是销售科的事情吧。

和自家小富婆说了一下后,就去找老杨了,技术方面还需要技术科出面,他肯定是没那个时间。

第二天清晨上了班后,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从军一厂驶向红星轧钢厂,虽然两个厂很近,但排面也要做好。

车里坐着石毅,杨工和陈雪茹。陈雪茹脸色有些苍白,手轻轻按在小腹上,强忍着翻涌的恶心感。

石毅看在眼里,心疼地低声道:“雪茹,要不你回去休息?这边我和老杨去就行。”

陈雪茹摇摇头,语气带着点倔强:“没事,这么大的合作,涉及销售渠道移交和后续对接,我必须在场。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眼神却异常坚定。

石毅不再坚持,只是默默握了握她的手。

旁边的杨工则眼观鼻,鼻观心,当没看见,毕竟是厂长和厂长夫人,人家两口子的事,他也没法插手。

还不如想想交接的细节,以及如何应对轧钢厂可能提出的刁钻问题——别看轧钢厂的底蕴和工人都比军一厂强上不少,但他对轧钢厂的技术能力和管理作风,始终带着审视和不信任。

毕竟上次轧钢厂来帮助他们工人提升技术的时候,他见识过了,还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那老一套。

红星轧钢厂的大门比军一厂显得更“民用”一些,少了那份肃杀的戒备感,多了几分国营大厂的喧嚣和烟火气。

李怀德早已带着轧钢厂几位主要领导,包括负责接下重任,负责生产的车间主任和一位头发花白,眼神精明的技术科长,在厂部办公楼前热情地迎接。

“石厂长,欢迎欢迎!杨工,陈科长,辛苦!辛苦!”李怀德大步上前,紧紧握住石毅的手,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溢出来。

他刻意提高了音量,既是表达重视,也是做给旁边的同僚看——看,这就是我李怀德的人脉和本事!

一番寒暄介绍后,众人被引到一间宽敞的会议室。直接引入正题,开始谈判,他也知道石毅很忙,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没有了石毅,虽然和陈雪茹她们谈也是一样,但传出去,肯定没有石毅在场要有排面。

谈判的核心,是利润分配和技术保障。石毅开门见山,重申了五五分成的原则,以及军一厂对技术保密和产品质量的绝对要求。

李怀德自然是满口应承,拍着胸脯保证轧钢厂绝对有能力,有决心完成任务。

“石厂长,您放心!我们轧钢厂几千号工人兄弟,觉悟高,技术硬!一定严格按照贵厂的标准,一丝不苟地生产!”李怀德说得慷慨激昂。

然而,当杨工拿出那份包含核心工艺参数和技术规范文件时,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微妙起来。

轧钢厂那位技术科长,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接过文件,手指在纸页上快速划过,眉头却越皱越紧。

“杨工,这…这份工艺要求,特别是这个热处理炉的温度曲线控制精度,还有这个材料配比的公差范围……是不是太苛刻了?我们轧钢厂现有的设备,怕是有点够呛啊。”他抬头看向杨工,眼神里带着质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军工厂的技术要求,都这么高吗?

杨工面色平静,但没有丝毫退让:“王工,这不是苛刻,这是保证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底线。

工具钳不是普通铁器,电饭煲的发热盘更是关乎安全。这些参数,是我们军一厂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实际使用反馈验证出来的最优值。

达不到,产品的耐用度,安全性,甚至出口竞争力,都会大打折扣。砸的,是我们两个厂的牌子。”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尤其是电饭煲的发热盘涂层工艺和耐腐蚀处理,这是我们独有的技术点,也是外汇订单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轧钢厂无法保证工艺稳定性,导致产品在海外市场出现批量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

老王的脸涨红了,嘴唇翕动了几下,想反驳,但看着文件上那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和复杂的曲线图,底气又泄了几分。

他求助似的看向李怀德。

李怀德脸上的笑容也有些挂不住了,他没想到技术层面的要求会如此之高。

他干咳一声,试图打圆场:“这个…技术问题嘛,可以慢慢磨合。设备精度不够,我们可以想办法改进,或者添置,关键是要有这个决心,对吧,老王?

石厂长,杨工,你们放心,既然我们接了这个活,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达到要求,实在不行,我们派人去军一厂学习。”

石毅适时地开口:“李哥,王工,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理解。军一厂会全力支持。

杨工今天下午就会带技术骨干过来,常驻轧钢厂一段时间,手把手指导关键工艺点的操作,帮助你们建立质量控制流程。

同时,我们会提供一份核心部件的供应商清单,确保原材料来源可靠。我们合作的基础是互信,目标是双赢。但前提是,质量这条红线,必须守住。”

他目光扫过轧钢厂众人,最后落在李怀德脸上:“丑话说在前面,合作期间,军一厂会不定期派人抽查产品。

一旦发现因轧钢厂生产环节导致的质量问题,所有损失由轧钢厂承担,并且我们有权单方面终止合作,并追索技术转让费用和商誉损失。这一点,大家还是要提前说清楚。

虽然我和李哥关系不错,但军一厂毕竟是军部单位,我要为军部的声誉着想。

李哥,还请理解。”

李怀德听了石毅的话,知道是为他站台,技术有着军一厂帮忙,能有什么问题,难道轧钢厂生产不出产品,石毅会向轧钢厂索赔?

别开玩笑了,轧钢厂也是国营厂,后面有着冶金部,甚至一机部,怎么可能索赔。最多是耽搁点生产,浪费的人力和材料,他吃个挂落而已。

但一旦成功,功绩可是实实在在的,这点险他还是要冒的。

他咬咬牙:“行!石厂长快人快语!就这么办。质量是生命线,我们轧钢厂认这个理儿。合同条款,就按你说的拟。”

接下来的谈判顺畅了许多。在石毅清晰的底线和陈雪茹对销售渠道、结算方式等细节的精准把控下,一份详尽的双边合作协议书在午饭前就敲定了框架。下午,由双方的财务人员完善细节条款。

午饭安排在轧钢厂的小食堂,简单的吃了一顿,当然饭菜肯定很丰盛。

饭吃到一半,李怀德凑近石毅,压低了声音:“兄弟,哥哥这次…真是承了你天大的人情了。

不瞒你说,我这副厂长的位置,有点不稳,厂里有些人觉得我资历浅,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你这项目一来,嘿,真是及时雨,雪中送炭啊!”他眼中闪烁着感激。

石毅不动声色地夹了一筷子青菜,淡淡道:“李哥言重了,合作是互惠互利。轧钢厂底子厚,能接下这担子,也是帮了我们军一厂的大忙。只是,”他话锋一转,声音更低,“项目是给你了,能不能接稳,做好,做出成绩来,还得看轧钢厂自己。

技术有杨工他们帮衬,但管理工人,工人们能否上心,这些你可盯好了。别让兄弟我难做,这做好了是功,做不好那就……”说到这里,石毅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了。

李怀德心中一凛,连忙点头:“明白!兄弟你放心,我李怀德就算豁出这张老脸,也一定把这项目盯死。绝不会出纰漏。”

下午,合作协议正式签署。石毅代表军一厂,李怀德代表红星轧钢厂,在双方主要干部的见证下,郑重地签下了名字,盖上了鲜红的公章。

签完字,石毅没有过多停留。他叮嘱了杨工几句,让他下午就带人开始技术交接和培训。随后,他婉拒了李怀德的极力挽留,带着陈雪茹坐上吉普车,返回军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