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 第100章 防空阵地构建,打爆敌机!

第100章 防空阵地构建,打爆敌机!(1 / 2)

石毅拆开信封,抽出信纸。函件内容并非例行的“潜力摸底”,而是措辞更为严峻的预警:

“绝密·紧急”

“据可靠情报渠道显示,近期发现不明国籍高空侦察机,频繁于我国西北及东北部分重点工业区域上空进行异常低近侦察活动,飞行轨迹诡秘,高度超出现有防空武器有效射程。

其侦察目标疑似指向具备战略价值的军工生产单位。鉴于你厂(红星第三机械制造厂)地理位置及担负重要生产任务,现命令你处:”

“一、立即制定并实施反高空侦察伪装及隐蔽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厂区及关键设施暴露风险。”

“二、强化厂区及周边空情监视能力,探索建立简易早期预警机制。”

“三、全面检查防空预案及火力配置有效性,确保遭遇突发空情时,具备最低限度自卫能力,坚决保卫国家财产及核心机密安全。此令!”

石毅的目光在“高空侦察”、“超出常规防空射程”、“核心机密安全”几个字眼上反复停留,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桌面敲击。

窗外的三机厂,依旧机器轰鸣,一片繁忙,但他仿佛能透过屋顶,看到那片看似平静却危机四伏的天空。敌人,果然将目光投向了这里,那份因强大武装而获得的底气,瞬间被更强烈的警惕所取代——未来的威胁,已从地面悄然延伸至高空。

三机厂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如铅,门窗紧闭,灯光昏黄,只有石毅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在回响,如同作战部署。

“形势严峻啊!”石毅将公函影印件推到桌子中央,“敌人的眼睛,已经盯上了我们头顶的天空,高空侦察,超出我们现有高炮射程,常规伪装效果有限,被动挨打不是办法,必须建立预警之眼。”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核心成员:技术科科长杨工,人事保卫科科长李静雅,后勤处处长周慧兰,警卫连长李建军。

“预警之言?”杨工皱紧眉头,对这个陌生的名词充满疑惑,“厂长,这……”

“就是雷达!被动雷达。原理也并不复杂,”石毅拿起粉笔,转身在临时架起的黑板上快速勾勒,“核心在于捕捉目标本身辐射的电磁波,不用发射雷达波去照射它,这样极其隐蔽,不易被对方察觉。

想象一下,敌人的侦察机,只要开机工作,它的无线电通讯、导航设备、甚至是发动机点火系统,都会辐射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我们只需要建造一个极其灵敏的接收天线阵列,配合精密的信号放大和分析设备,就能像黑暗中捕捉萤火虫一样,捕捉到这些微弱的信号,从而判断其方位、距离甚至类型。”

石毅的讲解深入浅出,他已经兑换了被动雷达的资料,但还是慢慢研究的留点痕迹的好,将“被动雷达”这个超越时代的概念,用五十年代工程师能理解的语言描绘出来。他着重强调了其隐蔽性优势——这正是应对高空侦察的关键。

“杨工,这是你负责的任务。”石毅语速飞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立即抽调可靠人手,组建‘无线电信号监测研究小组’,名义就是研究厂区周边复杂地形对通讯的干扰问题,为建立更可靠的通讯网络打基础!你需要:”

“1.设计并建造大型定向接收天线阵列,选址就在厂后我们控制的最高山峰上,利用山体自然遮蔽。”

“2.搜集、修复、改造一切能找到的高灵敏度无线电接收设备,老式雷达的接收单元、缴获的敌特电台、甚至大功率电子管收音机的高放部分,都可以拆解研究,这方面周处长会配合你。”

“3.组织人员学习、研究无线电信号频谱特征分析。

目标:能够区分正常民用信号和可疑的、可能是侦察机辐射的特定频率信号。

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必须立刻开始,我们要在敌人眼皮底下,竖起一只‘看不见的耳朵’!”

杨工眼神发亮,石毅描绘的蓝图虽然艰难,但方向清晰可行。他用力点头:“明白,厂长。我马上组织人手,抽调可靠骨干进行研究。”

石毅点点头,目光转向李建军,眼神陡然变得无比锐利:“李连长,防空伪装与火力布控,是你负责的任务,更是最后一道生死防线!要求:”

“1.伪装欺骗:立即组织力量,在厂区外围开阔地、甚至山顶,大规模构建假目标。

用木头、帆布、废弃油桶搭建伪装成车间、仓库、甚至大型设备的轮廓,特别是我们真正的车间,进行自然伪装,务必做到从高空难以分辨真伪。”

“2.火力布控:立即启动‘堡垒’计划第二阶段——防空阵地建设。

将我们手中的‘大杀器’,部署到预设的、经过严密伪装和加固的防空阵地中去。”

CS/LM12转管机枪阵地:选择厂区周边制高点、视野开阔且便于隐蔽的山顶,构筑半地下式或依托天然岩洞的加固工事。

预设多个备用阵地,阵地间有隐蔽通道相连。每个阵地必须能快速接通电源(柴油发电机置于更隐蔽处),并储备充足弹药。

目标:利用其超高速射速和弹幕覆盖能力,在中低空编织死亡火网,只要敌机进入射程,直接火力覆盖。

巴雷特反器材狙击阵地:选择视野极佳、极其隐蔽的狙击点(如山顶巨石堆、废弃高炉内部改造等),构筑单人掩体。

目标:利用其超远射程和巨大威力,在极限距离上对低空慢速侦察机或直升机进行精确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专打要害部位(如发动机、油箱、航电舱)!

89式重机枪防空应用:虽然射高有限,但部署在厂区关键建筑屋顶(如办公楼、总装车间)预设的、经过伪装的加固平台上,利用其12.7弹药的威力,形成最后一道近程低空拦截屏障,同时也能有效压制可能伴随侦察机出现的低空突防或空降力量。

“3.空情警戒:警卫连全员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建立二十四小时对空瞭望哨制度,山顶天线阵列附近、各防空阵地、厂区制高点,必须时刻有双人瞭望哨,配备高倍望远镜和简易测距仪(可用炮队镜改装),并与连部保持有线电话畅通。

发现任何异常空情,无需请示,立即按预案拉响防空警报,各火力单元按预定方案进入战斗位置。”

李建军“唰”地起身,胸膛挺得如同钢板,眼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是!坚决完成任务!

我立刻组织全连骨干进行阵地勘察选址,同时安排人手全力构建。

防空警报系统和瞭望哨通讯线路,三天内确保畅通无阻,请厂长放心,只要敌人的飞机敢来,进入射程,定叫它有来无回。”

会议结束,整个三机厂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在“生产”与“备战”的双重轨道上高速运转。

厂区外围,警卫连的战士们挥汗如雨,砍伐木材,架设帆布,用最原始的方法构筑着足以乱真的假车间、假仓库,尘土飞扬中,一片“虚假繁荣”的工业景象正在成型。

而真正的核心——后山的峰顶,杨工带领的技术小组正在艰难地架设起巨大的、由废旧天线改造拼接而成的定向接收阵列,石毅也在旁指导,周慧兰去找关系弄材料。。

山顶隐秘位置,李建军亲自带队,在选定的险要位置,秘密开凿、加固着一个个如同猛兽巢穴般的防空工事,沉重的CS/LM12机枪和巴雷特被小心翼翼地运入预设阵地,冰冷的枪口悄然指向苍穹。

就在这紧锣密鼓的防空网编织过程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打破了石毅的部署节奏。

一辆风尘仆仆的军绿色吉普车,未经提前通报,直接驶入了三机厂大门。

车上跳下一位身着笔挺校官军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军人,肩章上的两杠三星显示着上校军衔。他身后跟着两名精悍的警卫员。

“同志,请问石毅厂长在吗?我是军区直属防空团团长李振国,有紧急军务需要面见石厂长。”李团长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厂区。

门卫不敢怠慢,立刻通报。石毅闻讯心中一凛——防空团长?在这个敏感时刻突然造访?他压下疑虑,亲自迎到厂办楼下。

“李团长,欢迎欢迎!我是石毅,不知李团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石毅热情地伸出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