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伴君如伴虎(1 / 2)

“陛下,微臣身为锦衣卫副指挥使,自当永远以陛下马首是瞻,唯陛下一人号令是从!”

“微臣对陛下忠心不二,绝无半分二心,天地可鉴!”

萧云寒伏跪于地,话音斩钉截铁,额间豆大的汗珠却顺着脸颊滚落,砸在冰凉的金砖上。

朱允炆眯着眼,目光如鹰隼般死死锁着他,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奉天殿内死寂一片,连压抑的呼吸声似乎都清晰可闻。

殿外羽林卫巡逻的脚步声整齐划一,隔着重重门户传来,竟像催命的丧钟,一下下敲在人心上。

萧云寒伏地纹丝不动,连多余的气都不敢喘一口。

“很好。”许久,朱允炆终于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人贵有自知之明,无论站得多高,都得记着自己的本分,更得谨记谁才是真正的主子!”

萧云寒忙不迭点头,额头几乎要触到地面:“谢陛下训诫,微臣时刻铭记于心!”

“起来吧。”朱允炆抬手示意,脸上总算漾开一丝浅淡的笑意,“魏峥究竟是怎么死的?”

萧云寒心头猛地一紧,喉结滚动着咽了口唾沫:“是死于景帅之手...”

“他早已不是北境主帅了。”朱允炆微微挑眉,指尖捻起书案上的紫檀手珠转着,“军报说魏峥勾结燕逆,此事当真?”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的目光再次如利刃般刺向萧云寒,紧盯着萧云寒脸上的每一丝异动。

“千真万确!”萧云寒几乎是脱口而出,“当初景...曹国公制定的平燕方略,本交由魏峥妥善保管。谁知他竟暗中联络军中燕逆奸细,妄图将方略私自带出。”

“幸得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朱允炆盯着他看了半晌,才缓缓收回目光,指尖的手珠停了停,似在沉吟:“魏峥既已伏诛,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不能总空着。”

“你在北境立了不少功劳,这指挥使的差事,今后便由你接任吧。”

萧云寒闻言一怔,下意识抬头望了朱允炆一眼,随即猛地叩首:“谢陛下隆恩!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朱允炆摆了摆手,没再多言。

萧云寒躬身行礼,屏着呼吸缓缓退出大殿,直到殿门在身后合上,才觉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方才所言,是真是假?”李景隆望着空荡荡的殿门口,若有所思地问。

“奴才不敢妄议圣听。”太监总管庞忠微微欠身,神色恭谨,“不过瞧着倒不似作伪,魏峥素日行事诡谲,难保不会对陛下有异心。”

“况且锦衣卫这些年本就有些荒废,衙门里的人或许早对朝廷心存怨怼,是该彻底换换血了。”

“派人盯紧萧云寒。”朱允炆冷冷开口,起身向后殿走去,脸色重又沉了下来,“尤其是他与曹国公的往来,若敢有二心,格杀勿论!”

“王忠的事,明日早朝,朕会给你一个说法。”

庞忠闻言微怔,随即连忙躬身叩谢,眼底翻涌着难掩的感激。

王忠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门生,自入宫起便跟在他身边,这次奉旨随行北境,没想到却没能活着回来。

...

京都街头。

李景隆牵着白马缓步走在街巷里,看着眼前熟悉的青石板路与飞檐翘角,心中终于漾起一丝“到家了”的暖意。

方才宫中的会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处处暗藏刀光剑影。哪怕说错一个字,今日恐怕都难活着走出奉天殿。

朱允炆对他的忌惮,已然深到难以化解,否则也不会如此干脆地收回兵权。

但他已经不在乎了。

至少他证明了,自己绝非世人眼中只会纸上谈兵的纨绔。

指尖摩挲着马鞍上悬挂的银枪,枪杆冰凉的触感让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

此刻他满心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回家,见见阔别已久的家人。

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不少人已认出他的身份,指指点点的议论声隐约传来。

李景隆不用细听也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只是如今已能淡然处之。

唯愿这些流言蜚语,莫要波及李家上下。

就在这时,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的街角,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逝。他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少主,怎么了?”福生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只看到熙攘的人群。

“你先回去报个平安,我稍后便回。”李景隆丢下这句话,将缰绳塞给福生,大步朝着那身影消失的巷子走去。

福生想再说些什么,却见他脚步已远,只得望着他的背影叮嘱一声“小心”,牵着两匹马转身向曹国公府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