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上午,张玉清也挎着个盖蓝印花布的小竹篮,坐上了去施镇的早班客船。
竹篮不算重,里面装着家里攒下的二十个新鲜鸡蛋。
她今天有空打算去看看快生了的三女儿王菊珍。
过了施镇,又走了20多分钟,张玉清来到一条河边。
河上一条钢索联通两岸,一艘5、6米长的船正在河面顺着钢索滑行过来。
船头站着一个中年男子,正拉扯着钢索。
上船后张玉清掏给船老大2毛钱。
虽然过河距离短,只有十几米,但不坐这船的话,得多绕接近2个小时的路。
一处精致的小院里,王菊珍挺着肚子躺在竹椅上。
见到母亲带来的东西,又是欢喜又是埋怨:“妈,这么远的路,你带这些干啥子嘛?建华他妈照顾得好得很。”
“家里的一点心意,不值几个钱。你婆婆照顾得好,妈看着就放心了。对了,亲家母他们喃?”
“他们两个去街上买菜去了。”
张玉清拉着女儿的手,上上下下细细打量。
又伸手轻轻摸了摸女儿那浑圆的肚子,脸上是掩不住的慈爱和期待:“快了,心里头怕不怕?”
“有一点。”王菊珍实话实说,但脸上却洋溢笑容,“不过建华说了,他都跟厂里请好假了,等我这边一有动静,他立马就赶回来。”
母女俩坐在小院里晒着太阳聊天,聊到尹祥平年后也要生了,聊到小妹谈对象了,最后又聊到王建安的大棚。
“二哥好久弄的大棚?前两个月写信不是说修的养猪场的嘛。”
“养猪场也修了的,一共养了20多头猪。”
说着张玉清露出迷茫的表情:“大棚才修好,也不晓得赚得到钱不。你不晓得,你二哥贷了1万块钱,哎……”
王菊珍安慰母亲道:“妈,你也不要担心。二哥敢这么弄,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从小他都是学校最聪明的。”
眼看日头快到头顶,张玉清起身要赶回乡的船。
王菊珍本想留母亲吃午饭,但错过客船就得走路回去,想了想还是算了。
送母亲到院子门口,王菊珍忽然想起什么,拉住母亲。
“妈,你等等,有个好东西。”
她转身走进旁边的柴房,不一会儿,怀里抱着个毛茸茸,灰黄相间的小狗走了出来。
这只看起来刚满月不久的小土狗,两只小耳朵软软地耷拉着,一双湿漉漉的黑眼睛怯生生地看着陌生的张玉清,嘴里发出“呜呜”声。
“隔壁邻居家大黄狗下的崽,一窝下了五个,正愁送不出去。
王菊珍把小狗往母亲跟前递了递。
“妈,你给二哥带回去吧。他不是还要住到猪圈那边去嘛,有狗在旁边叫唤两声,夜里也安心些。”
“要的,建安儿也说要养条狗守大棚,喊我有时间帮忙找看看有没有小狗,今天还真是赶巧了。”
张玉清接过小狗放在来时的鸡蛋篮子里,又把印花布垫在狗
小家伙倒也乖巧,大概是被布包裹着有安全感,一路都不吵不闹。
王建安带着一身尘土和怀里的“宝贝”,刚踏进自家院门,就听见一阵稚嫩的“汪汪”声。
一只灰黄色绒毛的小土狗正围着尹祥平的脚边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