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知了及笄,她自己都不记得,但是李阿婆记得,买她的时候要过生辰八字,自然知道她是哪天的生辰。
“余姐姐,你在作甚?”
余知了扬扬手里的布料,“给唐小姐做顶帽子。”
刘长康皱眉,“她好了?”
余知了摇摇头,“还是疯得厉害,只是我看着她头上没有头发,整日光秃秃的,想来对心情不好,干脆给她做顶帽子。”
刘长康看了余知了手里的明黄色的轻薄布料,还有她手边其他绚丽的巴掌大小的布料,“你这些布料都花了不少钱吧?”
余知了笑笑,“边角料罢了,花不了几个银子。”其实花了快半两。
再便宜,也是好料子,颜色也多,又格外好看,余知了想着反正要用,就咬牙买了。
把碎些的布头缝成小花,上到帽子上,给唐小姐做两顶帽子,剩得布料才给自己做两身小衣,她现在都还在用布条裹,实在是不舒坦。
“你去了几次了?”
“三五次是有了。怎么了长康?”
刘长康摇摇头,“就是挺想见见这唐家小姐的。”
余知了接了这活儿以后,他花了点脑筋打听了一番唐家的消息,如果真是真的,那挺有意思的。
余知了没放在心上,“有时间带你去见。”
李阿婆这些日子彻底能丢开拐杖走动了,余知了忙,她就把灶台的事儿捡了过来,人老,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
外头价格不低的绿叶菜家里没缺过,鸡蛋也是,三天两头的十颗二十颗地拿回来。
李阿婆盯了好些日子,确认家里几个孩子没有走上歧途后,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当个瞎子哑巴。
孩子有本事了,变着法地补贴家里。她又何必闹得大家难堪?
这天余知了又去唐府了,还带去了帽子。
最近几次不知怎地,一点没瞧见唐老爷的影子。
唐小姐身边的那两个丫鬟彻底不知所踪,唐妙灵的院子里,竟只有她一人,也不知道每日饭食是怎么解决的。
总归也不是自己该插手的,余知了只当不知道。
唐妙灵梳洗完,坐在铜镜前。
余知了伸手摸摸她毛茸茸的脑袋,“小姐这双眼睛清澈机灵,一点儿也不像生了病的人呢!”
唐妙灵看了眼镜中呆滞无神的人,这也叫清澈机灵?
余知了把手里嫩黄色带薄纱的帽子拿出来,“小姐,小人做了两顶帽子,你可愿试试?”
唐妙灵没有反应,余知了试着把手里的帽子戴上她的脑袋,圆形贴头皮的帽子在她圆不隆冬地脸上格外可爱。
帽檐前头垂了一指长的薄纱下来,刚好遮住唐妙灵的眼睛和一半的蝴蝶斑,巴掌大小的脸只留了挺拔精致的鼻尖和尖尖的下巴在外头。
嫩黄色的帽子侧边还绣了两剁浅绿色布料做的指头大小的小花儿,格外喜人。
唐妙灵整个人都鲜亮了几分。
余知了笑笑,“小姐真好看!”
从唐府回家,刘长康还在念叨,“你今儿及笄,还去唐府!告一日假也不成吗?好好的日子就被砍去了半日了!”
“大喜的日子,可不许说什么砍不砍的!”李阿婆笑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