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上路(1 / 2)

村里人动作很快,后头村长还让人背着茶叶出去了一趟,回来就通知

刘长康还专门去打探消息。

也没什么好瞒的,村长一一说了。

香茗村原先有五十多户人口,自井水水流变小就起了搬迁的心思,毕竟紧挨着的芜城都没了,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打来家里。

况且,香茗村还依仗着茶园都愈发艰难,玄州闹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只是他们这里实在是人杰地灵,才在短时间内没有被祸害过。

香茗村靠着茶叶生意,也是结交了不少富贵乡绅。

前头三十户人家,就是跟着镇上的富贵人家一起搬走的。

去南边,去了以后就定在那边了,时局动荡,他们也不愿再躲躲藏藏了,索性去处汉人好待的地方安定下来。

这一趟去的,大多都是年轻家庭。

剩余的,也就是现在的二十来户,却不愿去南边,眼下村里人都知道消息,整个大运都在闹旱,南边还不知道情况怎么样。

但是穿过玄州的隔壁云归州那是依傍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大河的。

他们没想过放弃村里这块儿地方,就想着躲过了旱情再回来,毕竟远山的根儿还在这里,只要远山还在,他们就永远有口饭吃。

这里始终是他们的净土。

现在正逢乱世,他们又都是乡下人家,远山没有销路,卖不出好价钱,但到底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资源,他们自然不愿意丢弃。

林长康要去的义城,也在路上,在玄州正中间的位置,是玄州总州府所在的位置,也是玄州州主所之地。

当初林勇从羌城出来投靠玄州,就是在此处立稳了脚跟才给刘大人去信。

行囊丢了许多家伙事儿,几人的行囊一减再减。

在余知了的坚持下,她和陈二妮背大头的行李,轻省些的给刘长康和阿隼背。

村里只有一辆两头驴拉的板车,上头放了能装下好几个人的巨大木桶。

这是村里路上的水源。

他们仨则只有三只竹筒,一路堪忧。

刘长康从余知了处要了半两银子给村子。

这才换了一些用水的权利,不过也只是渴不死罢了。

出发前夜,出事儿了。

深夜大家都睡得正想,突然间就地动山摇的。

等村里人连滚带爬跑出来,才发现,井洞那山,垮了一半儿了。

当天晚上,香茗村的村民哭了一夜,一边哭一边对着被埋上的井洞磕头。

村子里一片哀嚎,水源断了,以后,再也回不来了。

老村长也一脸萧瑟,愁得眉目间都皱在一块儿了。

余知了却暗暗看着那露在乱石外头一角的玄武岩动了歪心思,天助她也,老天明里暗里都要把这宝贝给她,她怎么能忍得住?

出发前一夜她就行动了,那块半个她这么高的火山岩进了仙人洞以后,再也不见踪影。

可那半亩黑土愈发黑了,远远望去,跟煤碳似的,一点不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