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八零:辣媳逆袭成首富 > 第96章 本土化策略:在当地建厂生产

第96章 本土化策略:在当地建厂生产(2 / 2)

台风过后,看着齐心协力修复好的厂房,沈星晚心里充满了感慨。她召集全体员工开大会,站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声音因为连日劳累有些沙哑:“这次台风让我看到了大家的力量。红星服装厂在越南能站稳脚跟,靠的不是先进的设备,而是我们所有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今天起,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家人!”

开业当天,阳光格外明媚。厂区门口挂起了中越两国国旗,随风飘扬。当地政府官员、商界代表都来参加庆典,当剪彩仪式结束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阿玲带着二十名越南女工,穿着崭新的奥黛旗袍,走上台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她们的中文发音虽然不太标准,但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真诚和热情,眼神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沈星晚站在台下,看着这一幕,眼眶瞬间湿润了。陆战锋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无声的支持:“你看,我们成功了。”

“是我们一起成功了。”沈星晚纠正道,声音带着哽咽,“这就是‘本土化中国管理’的真正含义——不是把中国模式生搬硬套,而是用真诚和尊重打动彼此,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新模式。”

庆典结束后,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找到沈星晚,他是《哈佛商业评论》的撰稿人,对红星服装厂的模式非常感兴趣:“沈厂长,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种管理模式吗?我们认为这对跨国企业很有借鉴意义。”

沈星晚笑着点头,带着他参观工厂:“我们的核心是‘尊重差异,统一标准’。在生活习惯上,我们尊重当地文化,提供符合越南人饮食习惯的餐食,建造适合当地气候的宿舍;但在生产管理上,我们坚持中国企业的高标准,从原料检验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她指着车间墙上的标语,“你看,这句‘品质无国界’是用中越双语写的,这就是我们的理念。”

记者认真地记录着,时不时点头称赞:“这种平衡非常难得。很多跨国企业要么过于强调母国文化,导致水土不服;要么完全本土化,失去了自己的核心优势。红星服装厂的模式很有启发性,我们计划把它作为案例写入哈佛商学院教材。”

消息传回国内,董事会的成员们都非常兴奋。张董在视频会议上激动地说:“星晚啊,你这步棋走对了!不仅规避了反倾销风险,还创出了一套可复制的国际化模式,这可比单纯建厂有价值多了!”

沈星晚只是淡淡一笑,她知道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被写入多少教材,而在于那些实实在在的改变。看着越南女工们拿着工资高高兴兴地给孩子买新书包,看着中越员工一起研发适合当地市场的服装款式,看着“红星服装厂”的标志出现在越南的各大商场,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傍晚时分,沈星晚和陆战锋并肩走在厂区的小路上。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晚风带着热带植物的清香,吹散了一天的疲惫。远处传来中越员工一起唱歌的声音,虽然语言不同,但旋律里的快乐是相通的。

“战锋,你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国家?”沈星晚靠在陆战锋的肩膀上,声音里充满了憧憬,“在东南亚建面料厂,在非洲建成衣厂,让‘中国制造’真正变成‘全球制造’,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工厂改善生活。”

陆战锋紧紧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温暖而有力:“只要你想做,我就陪你一起。不过现在,咱们得好好享受一下这越南的夜晚。”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音乐盒,打开后传出《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这是阿玲她们送的,说谢谢我们让她们知道了团结的力量。”

沈星晚看着音乐盒里旋转的小木马,眼眶又湿润了。她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要保持着这份真诚和尊重,坚持“本土化中国管理”的模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夜色渐深,厂区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一颗颗温暖的星星,照亮了中越员工共同奋斗的身影。沈星晚知道,红星服装厂在越南的成功,不仅仅是建立了一座工厂,更是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中国的管理智慧和越南的本土文化在这座桥梁上和谐共生,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而这朵花,必将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