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渡执录 > 第144章 忘忧枕(18)

第144章 忘忧枕(18)(1 / 2)

程庭芜话音刚落,两人便走向第四间客房,推开了房门。

床上躺着个年过五十的男子,两鬓已染霜白,颧骨高耸,眼窝深陷,连睡梦中眉头都微微蹙着。

唯有头顶悬浮的光团,映得他脸上多了几分虚幻的光彩。

光团中的画面,先落在了一间漏风的柴房里。

少年时的他裹着打满补丁的旧棉袄,坐在矮凳上,就着一盏豆大的油灯修改诗文。

油灯的光忽明忽暗,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指尖冻得发紫,却仍紧紧攥着毛笔,在粗糙的草纸上一笔一画地写。

每当镇上的秀才路过,他总会捧着稿子追出去,弓着腰递上前,可得到的永远是秀才不耐烦的挥袖。

“这字歪歪扭扭像虫爬,文意更是东拉西扯,也配叫诗文?别浪费我时间。”

有次他把写废的稿纸攒了半摞,心灰意冷地丢进灶膛,想借着火光取暖,却被烧火的老妇伸手捡了出来。

“这纸烧起来连火星子都弱,还不如劈块柴来得实在。”

他站在灶台边,看着那些被丢弃的稿纸,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

从少年到中年,他搬了三次家,始终守着一屋书。

科举考了七次,却次次在放榜时从榜首找到榜尾,连半个名字的影子都看不见。

有回,他从考场出来,撞见家乡的孩童围着他拍手笑:“又落榜啦?还考什么呀,不如回家种地!”

他木着一张脸,尽量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掠过了那些顽皮的孩童,可回到家,却忍不住哽咽了起来。

为什么其他人就行,偏他不行?

光团中的画面骤然一转,刺眼的光亮取代了原先的昏暗。

场景变成了京城里宽敞明亮的贡院考场,他穿着整洁的长衫,提笔挥毫时手腕稳如磐石,墨汁落在宣纸上游刃有余,字迹工整遒劲,文章一气呵成。

主考官将他的试卷反复翻看,忍不住抚掌赞叹:“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此等文章,当属魁首!”

放榜那天,他挤在人群里,抬头就看见自己的名字稳稳刻在榜首,朱红的字迹格外醒目。

百姓围在榜下欢呼,有人拍着他的肩膀喊状元郎,有人递上鲜花糕点,连之前嘲讽过他的秀才,都挤到跟前拱手道贺。

“先生年少有为,真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后来他进京殿试,站在金銮殿上,面对皇帝的提问侃侃而谈,从民生疾苦到治国之策,句句切中要害。

皇帝听得频频点头,龙颜大悦,当场封他为翰林院编修,还当着百官的面赞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日后必成国之栋梁!”

往后的画面里,他穿着绣着锦纹的官袍,步步高升。

写下的诗文传遍天下,街头巷尾的孩童摇头晃脑地背诵,书生们捧着书研读,称他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

晚年时,他坐在自家的书房里,看着窗外的桃李,身后是皇帝亲赐的匾额。

最后一幕,他的名字被刻进青史,与历代文人大家并列,墨色的字迹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光团外,床上的男子嘴角微微上扬,像是还沉浸在流芳百世的美梦里,可那两鬓的霜白与凹陷的眼窝,却将现实里的落魄衬得愈发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