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看着她,眼神依旧平静,但那份平静中,却多了一丝理解。
他微微颔首,缓缓开口道:“逝者已矣,恩怨难消,我理解你的心情,此事我并不放在心上,往后勠力同心便是。”
他的回答简单而直接,没有虚伪的客套,却反而让林清雪觉得心中一松。
李浩然见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好!林仙子能坦诚相告,罗道长能大度包容,实乃我等之幸!此行正需要我们五人同心协力,如今能消除嫌隙,便是最好的开始。”
车厢内的气氛重归和谐,而方才李浩然那番“养剑论”,却在罗宇的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在飞速思索。
这位李浩然的修行法门,在前世的记忆中,他曾于一些典籍上,见过类似的记载。
那是一种被称为“修功德”、“立香火”的法门。
与寻常修士闭关苦修,吞吐天地灵气,壮大己身不同,走这条路的人,必须入世修行。
他们行走于红尘万丈,以自身所学救济苍生,惩恶扬善。
他们每救一人,每行一善,都会得到一丝无形无质,却又真实不虚的力量回馈。
这力量,典籍中称之为“功德”,亦或是“香火愿力”。
当这种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能护体不伤,百邪不侵。
更有甚者,若能庇佑一方水土,受万民敬仰,其功德愿力之宏大,足以让他们褪去凡胎,立地成神,在一方天地拥有属于自己的神位,享受万民香火供奉,长生久视。
这种修行方式,艰难无比,比寻常的炼气修仙要凶险百倍。
入世便意味着沾染因果,红尘万丈,诱惑重重,稍有不慎,便会道心蒙尘,前功尽弃,甚至堕入魔道。
但其成就,也同样不可思议。
此刻,罗宇再看李浩然,眼神已然不同。
李浩然的“浩然正气”,不就是儒家门人的“功德”吗?
他每日诵读经典,是为明心见性,坚定道途;他行走世间,扶危济困,便是积累功德,收纳那份源于天理人心、百姓感念的“香火愿力”。
而他腰间那柄从不出鞘的君子剑“不争”,便是他承载这股力量的“神像”!
寻常修士以自身经脉丹田为炉,炼化灵气。
而李浩然,却以天地为烘炉,以万民为薪柴,以自身善行为火种,炼出的浩然正气,尽数灌注、温养于这柄剑中。
这剑,养的不是锋芒,而是“理”,是“道”,是受天地认可的“神性”!
罗宇几乎可以想见,当李浩然的德行真正圆满,道心稳固到极致的那一刻,他或许只需一个念头,这柄剑便会化为煌煌天威的具现,言出法随,一剑可平山海,一言可断生死。
这已经不是“术”的范畴了,这是真正的“道”!
想到此处,罗宇一直平静无波的心湖,也不禁泛起一丝涟漪,既有震撼,也有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