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研发部门实验室内。
倪光南将一颗封装好的芯片插入到测试仪器上。
这颗芯片将北桥芯片SOC进去,内存、独立显卡等全部由CPU控制,CPU运行频率是1.3Ghz,其理论性能相当于奔腾41.5Ghz。
这是他们迭代差不多9个版本后研发出来的,他们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七次流片,好在流片价格不是很高只要80万美刀,要是换做7纳米工艺的话,流片那么多次不得心疼死才怪。
7纳米芯片流片一次要4500万,流片七次不得3.15亿美刀,不过就是80万美刀一次也让不少人心痛,没多少个企业承受得起这笔费用。
80万一次流片七次就要4592万软妹币,这年头有多少公司能拿的出这笔钱,要是七次都没成功可以直接宣布倒闭了。
他们之所以流片那么多次,主要还是因为SOC的难度太大了,一个不小心电路漏电基本上就废了。
按下开关测试仪器开始运转起来,显示器将所有参数展现出来。
...
“滴答~滴答~滴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20分钟就这么过去。
这颗CPU并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稳定也能很好控制在40度左右,CPU功耗仅仅只有35W而已。
倪光南一脸欣喜的说道:“成了。”
当然这会还不是开心的时候,他还需要进行严苛的稳定测试,只有CPU能通过稳定测试,这就意味着CPU没有任何问题。
随后他将CPU放到另一台测试仪器进行稳定测试。
这一颗芯片与之前的芯片不同,它将南北桥、GPU都塞了进去,GPU是伊斯另外研发的,使用完全自主技术,不过这块GPU只支持2D不支持3D,CPU的频率也只有500hz而已。
没办法SOC进去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不敢将频率设计太高,设计太高说不定会漏电。
这两块CPU都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信鸟通信协议,这个协议可以让各个模块像积木一样拼凑起来。
这个协议特点就是高性能、高带宽、低延迟的片内总线,支持同步读写、乱序传输及outstadig传输。
前面那颗CPU是专门为游戏主机设计的,后面这颗CPU是为平板、手机、工控系统等设计的,删除一些模块还能作为通用MUC使用,信鸟通信协议让CPU的设计变得更加灵活。
随着“滴”一声CPU各项数据出现在显示器上。
“滴答~滴答~滴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又过去了二十分钟。
显然这颗高集成的SOC芯片成功了,只要这颗CPU经过严苛的稳定测试,这就意味着他们彻底解决漏电问题,当然只是当前工艺的漏电问题,往后还会不会出现漏电问题不能确定。
不过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以后,以后再设计就简单多了,他们可以凭借经验规避这个问题。
...
与此同时。
远在日耳曼的研发团队,正在为定制显卡研发驱动。
游戏主机采用的显卡是英伟达特殊定制显卡,该显卡由FX5200的核心魔改而来,不过是专门为游戏主机进行定制的,在定制系统上运行比FX5200快30%。
这颗GPU可以让玩家国度的游戏主机流畅的运行1080画质的单机游戏。
从参数来看它的性能是微软的XBOX强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