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他苦读是为了报母仇,如今用心经营便是为了不让妻儿日后再受人欺辱。
沈寄看一眼魏楹,然后说她把魏家的事儿讲给太后听了。
“反正你也把前半段告诉过皇上,我把后半段告诉太后也没什么吧。至于想干什么,你不觉得婆婆还有大娘需要表彰么?”
她就是变相的替她们讨表彰了,太后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旁人命运。
如果有她老人家一句金口玉言,就可保魏大娘一生无忧了。
有她一句表彰,婆婆的地位也能得到提高。
是夜,在辛苦耕耘了一番后,魏楹却是有些睡不着。
他看着怀里熟睡的沈寄微微叹口气。
烦心的事他一向喜欢自己想办法解决。不然还叫什么一家之主,撑门立户的男人?
而且,有些话说了也不能改变什么。
难道说担心贵妃不喜欢,就不让她去亲近太后了么。
该来的总会来,而且这事儿根子也不在太后身上,根子在岚王那里呢。
他这几日寻同僚说话,话里话外那些人都透着一个意思:岚王太霸道,太不留情面。若是日后登基为王,怕是臣子们的日子不太好过。
而安王是个贤王,不但是个贤王,而且也是能力很强。
许多事情,如果是岚王来做那是狂风暴雨席卷朝堂;如果换成安王来做,事情同样可以办成,但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总而言之,安王才是理想中的仁君。
昨日就有人暗示可以帮他交通安王手下的人,及早得官。
也有人质问他是不是岚王的人,来套他们的话。
甚至直接就有可能是岚王的卧底。
当即便有人站了出来,说出他当年婉拒岚王招揽,还花费银子四处打点的事。
“可是,众所周知,他夫人可是岚王的救命恩人,和王府的正妃、侧妃都有往来。太后与贵妃都曾经褒奖过的。”
“内子是机缘巧合,让家中的马车载了遇刺的岚王一段。换做在座诸君哪一位的夫人也能办到。而且,太后与贵妃都已经褒奖过,也赏赐过。这个小小恩情就算是还了。至于私交,列位谁觉得堂堂王府的正妃和侧妃,能与一个五品小官的女眷真心结交?我倒也想让内子与旁的贵人有交往,可是没有门路啊。再说我只想外放,并无留京的念头。我这样的卧底可有价值?”
他的解释,有人接受,自然也有人不接受。
想到这里,魏楹伸手拨了拨沈寄鬓边的短发。
为了将来计,他的确是希望安王能为储君。
这样岚王再不能凭借地位对小寄有觊觎之心。
要知道,反抗君夺臣妻,怕是只有以死相抗这条路。
安王上位的话,贵妃也就做不了太后。不能将因此事积压的不满发泄到小寄身上。
还有,当初刺杀岚王的主使,据说查来查去和五王爷有关联。
不是他做的,却是他手下背着他干的。
皇帝将五王爷从亲王连贬两级为郡公,发配到了贫瘠的封地。
真的是这么简单么?安王又真的像他们说得这样好么?
就连小寄都说安王让人观之可亲。
这样的人能力又高,又礼贤下士,简直让人想叹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啊。
那皇帝为啥不直接封他做太子呢?
在魏楹心底,皇帝还是很英明睿智的。
而自己这回又能谋个什么样的官呢?
他此时还在观望,所以并没有往里头砸银子。事情自然也就还没有回音。
不过,不急,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现在,还是一门心思生儿子吧。
这才是第一要务呢。
要不然,过几个月就连小兄弟都会知道大嫂根本没有怀孕。
因为肚子没有鼓起来,没地方装小娃娃。
沈寄第二次进宫的时候,撞上了一个老熟人。
就是曾经邀她参加讲经大会的那位关夫人。
其实应该叫她刘夫人的,可是她姓关,又人称‘活观音’,众人便干脆称关夫人了。
她时时进宫为太后讲经说法,多少也有些面子。
而且可以结交一众高官夫人搞出个讲经沙龙来。
令到刘侍郎许多时候都是事半功倍,所以他并不计较人称他的夫人为关夫人。
沈寄牵着小权儿进去。
小家伙方才被巍峨皇居镇住了,一路都很老实,也不敢东张西望的。
一路走进去比较远,好在他成天东走西窜的,这才自己走了进去。
关夫人的经还没有讲完。
刘嬷嬷让人打发他们叔嫂在旁边坐着吃果子、吃点心。
小权儿看着可爱的果子和点心显然很心动,于是拿眼去看沈寄。
沈寄点点头,便有小宫女端了过来让他抓。
他也不贪,就拿了一个椰香糯米糍,有滋有味的坐旁边吃着。
怎么看怎么乖巧,跟个小仙童一般。
过了约一刻钟,来人传他们过去。
正好和出来的关夫人撞了个对面,沈寄便上前蹲身行了个礼。
关夫人笑容满面的扶她起来,“原来魏夫人回京了啊。快进去吧,别让太后久等。有机会咱们再聚。”
沈寄心知肚明,这份笑容满意是给太后喜欢的人的,与这个人是谁无关。
不然,三品大员的夫人认得她沈寄是谁啊?
连带着小权儿都得了一个价值不菲的见面礼。
待沈寄跟着宫女往里拐弯。
关夫人回头看了一眼,疑惑去年她就有过。
沈寄是什么来头啊,经文七窍通了六窍。
不过就是个五品官的女眷。
太后怎么就这么中意了?
单凭她凑巧帮过岚王,不可能吧?
这才一回京,又到太后跟前走动起来,甚至连小叔子都带进了宫。
此人不能得罪,要好好笼络才是。
她决定回去以后就到林夫人那里好好套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