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你不用紧张,打电话跟平常一样说话就行,我这边听得很清楚。”
夏沫差点儿被话筒里面突然放大的声音震得耳朵聋了,笑着道。
“哦哦,原来是这样啊,夏知青你可别见笑,张叔都没有打过电话,只看到过领导通电话的样子,真是托了你的福,咱们也能用上电话了,哈哈哈。”
张振邦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实诚,一点儿没有因为自己的土老帽行为感到羞愧,诚实道。
“张叔,没事儿,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电话不算个啥,以后没见过的东西咱们会一样一样的都用上的。我听二妞说,你最近很忙,忙着招聘和培训新人,工作量很大吧?”
夏沫开导了张振邦两句,言归正传说起了加工点的事情。
“是啊,最近的订单多了不少,人手不够,只能招聘新人,这招聘新人和培训工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人能够上手的,我还在为这事儿感到发愁呢。”
说起来工作,张振邦一点儿不敢马虎,却也把遇到的难题说给夏沫听。
“张叔,订单多少才算个头儿啊,订单多,咱们能做出来固然就赚得多,但是如果太勉强,就可能忙中出错,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我的建议是,咱们量力而为,不能人家给下多少订单咱们就要一定出多少量,做不出来可以少接一点,但是一定要保证品质,品质为王,品质一旦达不到,一切都是空谈。”
夏沫害怕村里人实诚,也怕大家贪心,觉得有订单就要全部吞下,万一因为赶工期品质上出现问题,那问题就大了,最严重地砸了招牌,那之前的付出可都要付诸东流了。种庄稼这些人每一个都比她强,但是做生意的话,她还是要不时提点些的。
夏沫的话张振邦听进去了,他突然茅塞顿开,之前老觉得人家给订单了,咱们就一定要赶出来,赶不出来就好像损失了很多。但经过夏沫这么说,他才想到,他们可以少接一点儿订单,只接他们能力范围能做到的,这样的话,品质方面都能保证。
他很快消化吸收了夏沫的话,高兴地回道:
“夏知青啊,你这通电话打得真是时候,可算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这下我就不用那么着急了,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一步步来就行了。你放心吧,品质方面我肯定好好把关,不会砸了招牌的。”
夏沫又问了家里兔子的养殖情况,张振邦说她的兔子又有好几只已经下崽了,还有一只兔子下了四只兔崽,可是让村里人好一顿围观震惊,都不知道原来兔子一窝还能下这么多的。
值得说的是,张振邦还说了他们村里大队养的那些兔子,也有一只母兔也下崽了,只是只下了两只,这也让村里人高兴了好几天,毕竟终于见回头钱儿了。
现在已经有好几户人家主动来找他,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再去买兔崽,他们也想要加入养兔子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