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民族自豪感(1 / 2)

深城国际机场,出站口。

上百家国内媒体严阵以待,港澳台的记者也来了数十家。

长枪短炮的摄影器材严阵以待,黑压压的人群将出口围得水泄不通。

这阵仗引得往来旅客频频侧目,有人小声嘀咕:“这是哪位国际巨星要来?”

不过这些商务旅客也只是好奇地瞥上两眼,便匆匆离去。

对他们这些事业有成的人来说,明星八卦远不如赶下一趟航班重要。

“头儿,都十二点了,陈天会不会从VIP通道走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记者擦了擦汗,小声问道。

“放心,”中年领队胸有成竹地说道:“所有出口都有我们的人,机场地勤那边也打点好了,一有消息就会通知。”

年轻记者咂舌:“他又不是什么大腕,用得着这么大阵仗吗?”

“腕?在他面前连...”领队话未说完,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骚动:“陈天出来了!”

“快!这可是他回国后的首次亮相!”领队一把抓起话筒就往人群中心挤。

“他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肯定没精力应付太久,去晚了连背影怕都拍不到!”

陈天完全没料到会有这样的阵仗,下机后没做任何防备。

他这才刚一脸倦容地走出通道,就瞬间就被闪光灯和人潮淹没。

保镖沈冰立刻上前护住他,但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记者,单凭一人之力根本招架不住。

况且这些记者除了把话筒快塞进陈天嘴里外,也没有其它出格动作,沈冰不可能直接动武。

陈天看着眼前一张张急切的面孔,知道今天不表态是走不出去了。

他停下脚步,抬手示意:“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注,不过我刚刚经历了长途飞行,颇为疲惫,只能回答三个问题。”

闪光灯如暴雨般倾泻而下,让陈天不由微微眯起本就疲惫的眼睛。

一位身着深蓝色西装的中年记者挤到前排,举起印有《深城日报》logo的话筒。

“多谢陈总,我是《深城日报》记者。”他声音洪亮地自报家门,好让陈天选他。

果然,听到本地媒体的名号,陈天脸上浮现一丝亲切,轻轻颔首:“请问。”

记者深吸一口气,缓缓问道:“您此次收购PayPal,是否意味着未来会将公司重心转向海外?”

“当然不是。”陈天回答的斩钉截铁,字字清晰。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橙天的根基都在国内,就像盖房子,”他打了个比方:“只有基础牢固,海外拓展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记者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

这个回答足够他回去交差了,深城方面最担心的就是这位商业新贵会因这次米国之行转移战略重心。

“第二个问题。“陈天话音未落,现场顿时沸腾。

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挥舞着话筒。

“陈总!燕京电视台!”

“陈先生!港岛《星岛日报》!”

“选我!我是《南方财经》...”

陈天目光在人群中逡巡,本着雨露均沾的想法,最后落在那位戴着金丝眼镜的港媒记者身上。

这位港媒记者原本只是过来拍点素材,回去自行“整理”,没想到却在茫茫多的记者中意外被选中。

虽然意外,但都是老手,自然不会出现不知道问什么的情况。

“陈先生,”他操着略带港式口音的普通话,“您有计划来港岛发展吗?据我所知,您至今还未踏足过港岛。”

这个问题让陈天陷入短暂的沉思。

千禧年的港岛,东方明珠的光辉尚未褪去,远比内地任何城市都要耀眼。

但前世的记忆像一根刺扎在心头,让他下意识地回避这片土地。

那居高临下的目光,带着优越感的嘲讽...

他轻轻摇头,仿佛要甩掉这些不愉快的念头。

商人就该有商人的觉悟。

港岛不仅是金融中心,更是文化输出的桥头堡。

娱乐产业、金融服务...无论从商业还是政治考量,这里都值得开始布局。

“确实该去看看了。”陈天唇角微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近期我会安排时间赴港考察。”

港媒记者得到答复,识趣的退下,没有像是面对娱乐明星那般死缠烂打。

两者身份地位不同,提问也更加规范的围绕着商业,没有去问陈天什么花边新闻。

也跟陈天没什么绯闻有关,他结没结婚,甚至有没有女朋友至今在外界都是个谜。

第三个问题,陈天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最终落在一家台媒记者身上。

这个选择显然出乎所有人意料。

那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记者愣了一秒,随即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推了推眼镜,问出了一个火药味十足的问题:

“陈先生,您如何看待通过IDG资本暗度陈仓收购'世大半导体',导致台积电蒙受重大损失这件事?”

“这是否涉嫌不正当商业竞争?台积电已经准备将这次收购案移交国际法庭审理,诉求撤销此项收购。”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其他记者纷纷竖起耳朵,手中的录音笔不自觉地往前伸了伸。

陈天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这件事他特意嘱咐要低调处理,连“中芯半导体”的挂牌仪式都刻意简化。

没想到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看来台积电已经通过某些渠道查明了真相。

当初为了消除竞争对手,他们不惜以十倍溢价、五十亿的天价收购只值五亿的“世大”半导体。

收购完成后却束之高阁,台积电有更领先的芯片技术、设备,完全用不上世大这些东西,就让其自生自灭。

而当IDG熊小鸽以“米国高校研究所需要设备做课题研究”为由接洽台积电方面时。

张中谋不疑有他,爽快地以区区三亿的价格贱卖了“世大”。

他们盘算着既能回点血,又能卖个人情给美国学界和IDG,何乐而不为?

谁曾想,堂堂国际风投IDG居然甘当陈天的白手套?

张中谋得知这一切的真相时勃然大怒。

但愤怒之余。

这位半导体教父心中更多的是不屑。

芯片行业可是实打实的高端制造,可不是只需要代码的互联网产品。

没有顶尖人才,就算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摆在陈天面前。

他看得懂吗?

消化得了吗?

张中谋的自信不无道理。

即便陈天立即开始招纳人才,但世大半导体的技术底子在那,哪怕张如京时期也落后台积电半代有余。

在被雪藏的日子里,世大又荒废了宝贵的研发时间,技术差距已经拉大到将近一代。

等陈天招纳的团队完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至少还需要一年光景。

芯片行业从来都是赢家通吃的残酷游戏。

届时,当陈天终于量产时,台积电的技术早已领先两代以上。

在芯片这个以性能、制程论成败的战场。

落后两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功耗高、性能落后,价格也没有任何优势,客户订单必然流向技术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