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喉结滚动,艰难地咽了口唾沫:“陈总,您先别急,容我想想办法。”
电话那头陷入沉默,只有轻微的电流声证明通话仍在继续。
陈天既没有进一步施压,也没有挂断电话,这种无声的等待反而更让人窒息。
约莫过了两三分钟,正在陈天有些不耐烦的时候。
周旭深吸一口气说道:“陈总,我那厂子已经二十四小时连轴转,车间已经塞不下更多生产线,两万台确实是极限产能了。”
陈天没有出声,知道他还有下文。
果然。
周旭顿了顿接着说:“现在要扩产只能找其他代工厂。但说实话,连我都吃不下的单子,珠三角没有哪家能单独接下来。”
“要是分散到十几家小厂,质量把控就成了大问题。”
他声音突然轻快起来:“倒是最近有个机会,附近有家港商的电脑组装厂要转手,厂房面积够大,周边还能扩建。”
“要是全改成MP3产线,月产能轻松突破五十万台。”说到这里,周旭压低声音:“不瞒您说,我看中那批德国进口的检测设备很久了,就是资金方面...”
“我单枪匹马啃不动这块硬骨头,陈总要是感兴趣,咱们合伙盘下这局?”
周旭一口气说完后,端起桌上的陶瓷杯猛灌了一口茶水润嗓子。
这家港资电脑组装厂,周旭确实暗中关注已久。
大半年前,一个港商来到内地,斥资三千多万从德国引进全套检测设备,在深城建起了这座现代化厂房。
那位老板眼光确实算是不错,看出了华夏网民数量正呈爆发式增长,且大多数还是电脑小白根本不会自己组装电脑,电脑整机的市场需求很大。
可惜的是,这位常年在英国和港岛生活的商人,完全不了解华夏网民当前的消费水平。
他带来的管理团队也清一色是海外老友,个个西装革履谈吐不凡,却对华夏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一窍不通。
首批组装的电脑配置堪称豪华,清一色顶级硬件,出厂价都直接飙到一万以上。
结果可想而知,仓库很快堆满了滞销的高端机。
直到这时,他们才慌慌张张找来本地行家咨询。
“在华夏,得做低端机。”行家一针见血。
港商倒也果断,当即调转方向。仓库里上百台高端机还积压着,新的低端配件已经到货。
这次他们学乖了,不再盲目铺货,而是通过关系找到实力经销商进行分销。
2400元的出厂价确实诱人。
虽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杂牌,但在价格优势面前,首批低端机很快打开了销路。
可月底对账时,管理层傻眼了,刨去成本,利润薄得可怜。
“既然打开了市场,适当提价合情合理。”董事会上有人提议。
于是出厂价悄悄上调200元,涨幅不到10%。
总经销商面不改色地签了新合同,转头就给下级代理加价400元。
经过层层加码,最后那台出厂价两千四的组装机,硬是被渠道提价50%,涨到了三千九的荒唐价位,恰巧卡在品牌机的门槛之下。
原本3000出头的价格,不在乎品牌的消费者还觉得挺香,可现在,只要再加几百块就能买到二线品牌机,谁还会选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杂牌?
就这样,港商陷入了死胡同,不提价没利润,提价又卖不出去。
当初的雄心壮志不到半年时间就被磨掉了七七八八,此时只想尽快出手厂子套现离场。
陈通的提议让陈天陷入沉思。
曾几何时,他就是靠倒腾二手配件、组装电脑创办“天娱网咖”赚到第一桶金,才有了后来的橙天帝国。
命运仿佛画了一个圆,如今又将他带回这个起点。
作为两世都和电脑打交道的行业老手,陈天比谁都清楚电脑组装里的门道。
他之所以没有继续把这行做大做强,是因为看透了这个行业的本质:电脑核心部件全靠进口,做得再大也不过是给外国厂商打工,他充其量就是个大买办。
但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当他积累到足够的资本后,这个曾经放弃的领域又重新因这次机缘巧合进入了他的视线。
MP3零配件较少,组装相对简单,只需添置少量测试设备就能改造产线,买下这个电脑组装厂,MP3很快就能开始量产,这无疑解决了当前产能不足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这将成为他进军电脑市场的跳板。
虽然目前GPU、CPU、内存条仍需进口,但陈天已经具备自主研发的实力和资金。
那个在莞虎港验货的夜晚至今历历在目,一粒小小的三星内存颗粒,价格竟比那么大个显示屏还贵。
没有自主技术,价格方面就永远只能任人宰割。
掌握电脑终端制造后,陈天甚至可以通过淘宝+网吧渠道挑战操作系统市场。
此时的微软尚未建立起前世那般牢不可破的生态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