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为女婚事愁(1 / 2)

写完散文,紧接着我边写下了一首赞美诗:

《赞美地铁》

地铁在大地腹中穿梭

宛如一条灵动的巨龙

在城乡之间潜行

输送着希望和憧憬

车轮与轨道交响

奏响了高新技术的乐章

即便是短暂停靠

也是智慧的站点

每一次平稳启动

都是对乘客的承诺

每一次快速抵达

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它是一面镜子

央照着国家的崛起

它承载人类脚步

向着未知远方探索

风驰电掣中

它是通往明天的桥梁

岁月洪流中

它是绘制未来的工程师

七月的一个晴天,太阳像个烧得正旺的火球,把整个城市都烤得发烫。

柏油马路泛着油亮的光,脚踩上去能清晰地感觉到热气从鞋底往上窜,连路边的梧桐树叶都打了蔫,无精打采地垂着。

街上的行人大多撑着遮阳伞,脚步匆匆,要么钻进开着空调的商场,要么快步走向地铁站,没人愿意在这毒辣的日头下多待一秒。

我躲在便利店门口的阴凉处,正准备拧开刚买的冰镇汽水,目光却被不远处路边的一个身影吸引住了。

那是个搬运工,看着五十岁上下的年纪,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背心,背心的领口和袖口都磨出了毛边,紧紧贴在他汗湿的后背上,勾勒出紧实却有些佝偻的脊背线条。

他的皮肤是深褐色的,那是常年在户外暴晒留下的痕迹,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落在满是灰尘的水泥地上,瞬间就没了踪影。

他正蹲在路边吃午饭,面前放着一个掉了漆的搪瓷缸,里面装着半缸凉白开,手里拿着两个白面馒头,另一只手捏着几根洗得干干净净的大葱。

没有像样的菜,也没有舒适的座位,就这么蹲在路边,迎着来往车辆扬起的尘土,一口馒头就一口大葱,吃得却格外香。咬馒头时,他的腮帮子鼓鼓的,咀嚼得很用力,像是在品尝什么珍馐美味。

偶尔停下来,拿起搪瓷缸喝一口水,喉咙动了动,发出“咕咚”的声响,喝完还会用手背擦一把嘴角的水珠和汗珠,眼神里没有丝毫抱怨,只有一种踏实的平静。

没一会儿,两个馒头就被他吃完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馒头屑,又弯腰揉了揉膝盖,随后走到停在路边的三轮车旁。

三轮车上绑着一台崭新的双门冰箱,用粗麻绳牢牢固定着,冰箱外壳上还贴着出厂时的保护膜。

他先是试着提了提冰箱的一角,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似乎在估量重量,然后从三轮车斗里拿出一根宽宽的布带,熟练地绕在冰箱上,再把布带的两端牢牢系在自己的肩膀上。

做好准备后,他深吸一口气,双腿微微弯曲,双手紧紧扶住冰箱两侧,猛地发力,将冰箱从三轮车上扛了起来。

冰箱刚一上肩,他的身体就明显往下沉了沉,脚步也顿了顿,显然这台冰箱分量不轻。

他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布带更贴合肩膀,然后朝着旁边一栋没有电梯的老式居民楼走去。

那栋楼有六层,他要去的就是顶楼。

我站在原地,看着他一步一步往上挪。

每上一个台阶,他的膝盖都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深褐色的额头上,汗珠更加密集地往下淌,有的顺着脖颈流进后背,把工装背心浸得更湿,紧紧贴在皮肤上;

有的滴落在台阶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湿痕。

他的双手始终死死地抓着冰箱,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肩膀被布带勒出了一道深深的红印,可他却没有停下脚步,只是偶尔在楼层转角处稍作停留,喘口气,又继续往上走。

阳光透过居民楼的窗户,在楼梯间里投下斑驳的光影,也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却很稳,像是在背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路过的居民看到他,有的会主动让开道路,有的会随口说一句“师傅辛苦了”,他听到后,会抬起头,露出一个略显疲惫却真诚的笑容,嘴里说着“不碍事,习惯了”,然后又低下头,继续往上挪动。

我站在楼下,看着他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在楼梯拐角处,心里泛起一阵酸涩。

在这样炎热的晴天,当我们躲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生活,顶着烈日,扛着沉重的货物,一步一步地攀爬着楼梯,用自己的汗水换取生活的温饱。

他们或许平凡,或许渺小,却用最坚韧的姿态,在这座城市里努力生活着,就像烈日下的一株小草,虽不起眼,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于是就写了二首现代诗:

《背夫》

这就是男人

一口一个馒头

一口一个大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