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八米、五米……罗铮的脚步缓慢而沉重,左肩的伤口随着每一步牵扯出阵阵钝痛。他手中银针悬在半空,艾绒燃烧的火光微弱,映在岩壁上晃动如脉搏。五名黑衣人目光紧锁那一点红光,掌心朝下,指节微微收紧,显然已进入警戒状态。
就在他距石缝三步之遥时,铁砧猛然掷出匕首,刀刃刮过岩壁,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五名黑衣人几乎同时转头。
罗铮立刻加速,右腿蹬地,身体前冲,左手猛插进碎石堆中。指尖触到坚硬石面,他迅速扒开浮石,将半埋的刻纹石板抽出。石板入手冰凉,表面三弧环绕,中心断裂,与黑衣人肩章图案一致。他来不及细看,反手将其塞入怀中,顺势滚向洞口内侧岩壁。
黑衣人已回身,掌心翻转,五人呈弧形逼近,步伐整齐,封锁所有退路。
罗铮靠在岩壁,喘息粗重。肩头渗血浸湿衣料,黏在皮肤上发冷。他抽出最后一根银针,夹在右手三指之间,目光落在怀中石板上。火光已灭,但刚才艾热传导时岩壁的微震仍在记忆里清晰可辨——那不是错觉,符文系统对能量波动有反应。
他将石板平放在地,手指抚过表面符文。断裂点位于下方,十七个三角波纹构成闭环。他回忆《黄帝外经·遗篇》中的八字:“气逆归藏,符动门启。”归藏者,藏气于内,逆而回流。若这符文真如经络,那激活之法,或许不在顺推,而在逆刺。
他咬破右手中指,血珠渗出,点染针尖。
第一针,逆刺最外圈三角起点,针尖没入石板刻痕三分。
符文边缘泛起一丝幽蓝。
第二针,跳过两格,刺入对侧节点。石板微震,蓝光稍亮。
黑衣人脚步一顿,掌心猛然下压,似在压制某种感应。
罗铮不退,继续落针。第三针、第四针……每一针都依断裂点为引,逆向穿行于波纹之间。手法如施“鬼门十三针”,快而准,不容迟疑。针落七次,石板光芒已扩至掌心大小,岩层开始轻微震颤。
第八针落下时,一名黑衣人突然抬手,掌心对准石板,五指张开。
罗铮瞳孔一缩,针势未停。
第九、第十针接连刺入,节奏加快。石板蓝光骤盛,辐射而出,如水波荡开。黑衣人动作瞬间凝滞,掌心符文黯淡,身体微微后仰,似受无形冲击。
第十一、十二、十三针,一气呵成。
最后一针落下,石板爆发出刺目幽蓝,光芒横扫平台。五名黑衣人齐齐后退,掌心符文完全熄灭,脚下五芒星阵位崩散。他们未倒,但动作明显迟缓,视线短暂失焦。
罗铮一把抓起石板,塞进铁砧手中:“拿着!别松手!”
铁砧撑地站起,左手紧握石板边缘,右手扶住猎隼肩膀。猎隼仍昏迷,呼吸微弱,额头滚烫。
“走!”罗铮背起猎隼,一手拽住铁砧手臂,转身冲向平台对面岩壁。
蓝光未散,投射在岩面上。原本光滑的石壁竟浮现出淡淡纹路——三道主弧逆时针排列,中央断裂点正对下方。纹路缓缓向两侧滑开,露出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内里漆黑,不见尽头。
三人疾冲。
黑衣人已开始恢复行动,最前方一人猛然扑来,掌心再次翻转,试图抓向罗铮后背。
罗铮低喝一声,猛蹬地面,将铁砧推入通道,自己紧随其后。岩壁缝隙迅速闭合,那名黑衣人只差半步,指尖擦过石面,被硬生生挡在外。
通道内瞬间陷入黑暗。
罗铮单膝跪地,喘息未定。肩伤因剧烈动作再度撕裂,血顺着袖管滴落。他抬手摸向猎隼颈侧,脉搏微弱但平稳。铁砧靠在壁上,手中仍死死攥着石板。
“她怎么样?”铁砧问。
“还活着。”罗铮低声答,手指在猎隼额头一触,烫得惊人,“发烧,失血过多,需要处理。”
“先别管这些。”铁砧抬手指向内壁,“你看。”
罗铮抬头。
通道内壁刻有细密符文,排列成螺旋状,自顶而下延伸至黑暗深处。符文泛着微光,蓝白交错,流动如脉。他盯着看了两秒,忽然一怔。
那些符文的排列方式……和他家族医典封底的图案一模一样。
不是相似,是完全一致。
他伸手抚过一道弧线,指尖传来细微震动,仿佛石壁下有电流通过。这震动频率,竟与他施针时银针的共振极为接近。
“这地方……”铁砧喘着气,“到底是谁建的?”
罗铮没回答。他从怀中摸出银针,轻轻贴在符文交汇点上。
针体微颤。
不是错觉。
这些符文,真的像经络一样在“运行”。
他将针尖沿主弧线缓慢移动,每过一个节点,内壁微光便增强一分。当针行至断裂点时,前方黑暗中传来一声低沉的“咔”,像是某种机关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