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投资考察(1 / 2)

晨曦微露,江泉市从薄雾中苏醒。市政府3号车和两辆商务车组成的车队,悄然驶离下榻的酒店,没有惊动任何媒体。今天,副市长秦风将亲自陪同天美集团董事长秋雨燕,考察江泉的旅游市场现状。这并非官方安排的景点参观,而是一次深入肌理的“市场诊断”。

车内,秦风与秋雨燕并排而坐。秋雨燕换上了一身更显干练的深色休闲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手里拿着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江泉市的旅游地图和天美团队初步整理的市场数据简报。她神情专注,已然进入了工作状态。

“秦市长,我们从哪里开始?”秋雨燕目光未离屏幕,语气平静如水。

“既然要看真东西,就不能只看规划图上的亮点。”秦风望着窗外流动的城市街景,“我们先去‘江泉之眼’摩天轮,那是近几年最火的网红打卡地;然后去老城区的雾江民俗文化街,看看传统旅游项目的现状;最后…去三号码头那边转转,看看政府希望改造、却尚未启动的真实区域。”

秋雨燕微微颔首,嘴角似乎有一丝极淡的认可:“很好。既要看繁荣,也要看褶皱。真实的数据,藏在人流里,藏在消费细节里,更藏在繁华背后的角落里。”

“江泉之眼”摩天轮广场,即便是在工作日的清晨,也已聚集了不少游客和晨练的市民。巨大的摩天轮缓缓旋转,脚下是精心打造的景观公园和商业街区,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

秦风没有通知园区管理方,只是以普通游客身份进入。秋雨燕默不作声,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游客的构成(年轻人居多)、消费行为(拍照打卡多于实物消费)、商铺的业态(同质化的奶茶、纪念品店)、卫生状况(地面有零星垃圾)、以及排队区的管理(略显混乱)。

她忽然在一个卖文创雪糕的摊位前停下,看似随意地问摊主:“老板,生意怎么样?哪种口味卖得最好?”

摊主是个年轻人,热情地回答:“周末和节假日还行,平时人少些。卖得最好的就是印了摩天轮图案的巧克力味。”

“毛利率能到多少?租金压力大吗?”秋雨燕接着问,问题直接而专业。

摊主愣了一下,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这个…还行吧,勉强糊口。”

秋雨燕点点头,走开了。她对秦风低声道:“典型的‘门票经济’延伸,消费场景单一,客单价低,复购率堪忧。过度依赖流量,内生的、可持续的消费吸引力不足。”她一针见血,点出了网红项目繁华背后的脆弱性。

秦风表示同意:“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提升业态品质和体验深度,避免昙花一现。”

第二站是雾江民俗文化街。青石板路,仿古建筑,两旁是售卖本地特产、手工艺品和小吃的店铺。但与摩天轮的热闹相比,这里显得冷清许多,不少店铺门可罗雀,老板们坐在门口懒洋洋地晒太阳。

秋雨燕走进一家经营本地刺绣的店铺。店主是位上了年纪的妇人。秋雨燕仔细看着绣品,询问着工艺、传承、售价。

老妇人叹口气:“东西是好东西,就是买的人少。年轻人不喜欢,旅游团来得也少,价格也卖不上去…”

秋雨燕又尝了几家小吃,评价道:“口味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品牌包装,卫生标准也参差不齐。”

她在一处可以眺望雾江的观景平台停下,看着对岸正在建设中的高楼,缓缓道:“这条街的问题很典型。文化底蕴有,但呈现方式老旧,体验感差,与现代消费需求脱节。它需要的是整体业态升级和内容重生,而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她转向秦风,“在你们的规划里,对这类传统项目,是打算放弃,还是融入新的长廊计划中进行赋能改造?”

秦风神色凝重:“放弃不可能,这是城市的记忆。关键是找到活化的路径。我们考虑在长廊规划中,通过设计大赛、非遗工坊、智慧导览等方式,将其有机串联,注入新活力,但具体模式还在探索。”他坦诚了困境。

秋雨燕未置可否,只是道:“改造的成本和社会风险,会比新建一个项目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