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后的十几天时间里,隋铁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在接连击败了几个拱卫王庭的东突厥部族之后,终于出现在了东突厥王庭的北面。
毗伽可汗自知这场决战关乎到他们东突厥人的生死存亡,几乎是集结了一切自己所能集结到的兵马,兵力达到了十二万之众。
虽说此时东突厥人的兵力是隋铁联军的两倍还多,但正如李靖跟铁勒人说的那般,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这些东突厥将士和他们的战马都消瘦了不少,战斗力自然是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随着大军的集结,东突厥的粮草和兵器都开始出现了短缺,对军心和士气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
再看对面的隋铁联军,虽说兵力不如他们,但兵精粮足,连战连捷,士气异常高昂,大有一战定漠北的气势。
正是考虑到如此种种,毗伽可汗知道此时决战对他们东突厥人很是不利,取胜的希望更是渺茫。
哪怕是最后胜了,必然也是惨胜,不知有多少年轻的勇士要战死沙场,他们东突厥至少要十几年时间才能彻底恢复元气。
正因如此,在决战前夕,毗伽可汗派自己的弟弟阿史那结社率前往联军大营见主帅李靖和三位铁勒可汗,希望双方可以罢兵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为了显示他们东突厥的诚意,阿史那结社率甚至带来了五花大绑的唐朝使臣唐俭。
虽说他们东突厥去年年底刚和唐朝秘密订立了盟约,可如今他们东突厥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自然再也顾不上什么盟友不盟友的了。
但毗伽可汗也知道区区一个唐俭是不可能让隋铁联军退兵的,因此他让自己弟弟阿史那结社率带来了一份可谓是屈辱到极点的条件。
那就是他们东突厥愿意与铁勒人共治大草原,同时放弃于都斤山一带的广袤草场,将部族东迁到他还是突利可汗时的牙帐附近。
听完阿史那结社率提出的条件,李靖未置可否,只是看向帐内的三位铁勒可汗,沉声询问他们道:
“不知三位可汗对此怎么看?”
“李将军,我觉得我们可以接受阿史那什钵苾的条件!”
李靖话音未落,回纥可汗菩萨便毫不犹豫第一个站出来主张接受东突厥人的条件。
毕竟在三位铁勒可汗中,他是最不想打这场决战的人。
既然如今毗伽可汗阿史那什钵苾为了保全部族,愿意主动让出大草原上最丰美的草场,他们何不顺水推舟,接受东突厥人的条件,避免他们铁勒人流更多的血呢?
李靖听完菩萨可汗的表态,依旧未置可否,只是又看向契苾可汗哥楞和薛延陀可汗夷男,淡淡追问他们道:
“不知两位可汗又是怎么看?”
哥楞可汗和夷男可汗虽然迟迟没有表态,但他们眼中的异动已然暴露了他们二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毕竟他们两个部族之所以愿意出兵跟隋军一起攻打东突厥,除了看中怀仁可汗的名号,想要成为新的草原霸主之外,又何尝不想为自己的部族夺取更多更好的土地呢!
如今毗伽可汗又是愿意与他们铁勒人共治大草原,又是愿意让出于都斤山一带的草场,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成了他们出兵攻打东突厥人的目的。
既然如此,似乎接受东突厥人的求和条件,双方就此罢兵言和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只是他们二人想知道,如果他们联军选择接受毗伽可汗的求和条件,那怀仁可汗的名号最终会落到谁的头上。
正是出于这番顾虑,他们二人虽然对东突厥人的求和条件很是心动,却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表态,只是很有默契一齐对李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