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们听得入了迷,渐渐放下了抵触情绪。一个长老说:\"就算外面的世界很好,我们也不能忘了草原的规矩。孩子们还是要学怎么放羊,怎么骑马,不能只学那些书本上的东西。\"
\"这些都会教。\"朱昭熙说,\"学堂会开设草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学习草原的历史、习俗和放牧技巧,同时也会教他们文化知识和外面的世界。这样,他们既能守住草原的根,又能有能力走向外面的世界。\"
长老们终于同意让老师留下来,但坚持必须开设草原文化课程。朱昭熙当场答应,让刘志远负责编写草原文化教材,尽快在学堂里开课。
这件事解决后,朱昭熙又回到了边境的铁矿问题上。她和矿产专家们商量后决定,先在山区建立一个临时的采矿管理站,负责监督和管理所有矿产勘探和开采活动。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由虞国专家和虞元国牧民共同组成,这样既能保证技术水平,又能让牧民参与进来,了解矿产开发的全过程。
同时,朱昭熙还决定在边境各部落中选拔一批年轻人,送到虞国的矿业学校学习。这些年轻人将来会成为虞元国自己的矿业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运营本国的矿产资源。她说:\"矿产是草原的财富,也是我们自己的财富。我们要学会自己开发,自己管理,不能再让外人来掠夺我们的资源。\"
为了让牧民们更好地理解矿产开发的意义,朱昭熙在几个大部落举办了座谈会。她告诉牧民们,矿产开发不仅能带来收入,还能促进草原的发展。矿产可以用来建工厂,生产更多的生活用品;可以用来修铁路,让草原和外界的联系更紧密;可以用来建学校和医院,让孩子们有学上,让老人们有医看。
\"但我们不会为了开发矿产而破坏草原。\"朱昭熙强调,\"所有的开采活动都会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我们会采取措施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确保开采不会影响放牧,不会破坏水源,不会让草原变成荒地。\"
牧民们听了这些话,心里的顾虑渐渐打消了。一些之前对矿产开发持怀疑态度的部落首领也表示支持,说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共同开发草原的矿产资源。
然而,边境的局势并没有因此而完全稳定下来。几天后,朱见明报告说,有几艘宁国商船在熙洲港外徘徊,形迹可疑。同时,边境巡查队也发现,有不明身份的人在夜间试图越过边境线,被发现后迅速逃离。
朱昭熙知道,宁国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图谋。他们很可能会继续派人潜入草原,试图窃取更多的矿产信息,甚至可能煽动一些不了解情况的牧民起来反对政府的政策。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朱昭熙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边境巡逻力度,增加巡查队的人数和巡逻频率。其次,在边境各部落中建立信息网络,让牧民们互相照应,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再次,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牧民了解宁国的真实意图,避免被他们利用。
与此同时,朱昭熙还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项目。她知道,只有让牧民们的生活真正改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跟着政府干的好处,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因素。
在她的推动下,几个大型项目陆续启动。一个现代化的羊毛加工厂在都城附近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以加工整个草原的羊毛,生产出高质量的羊毛制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出口到其他国家。一个大型的畜牧医院也在建设中,将为牧民们提供更好的兽医服务,保障牛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