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朱昭熙继续投入到虞元国考察队的准备工作之中。她伏案工作数小时,撰写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提纲。
这份提纲内容全面,涵盖人口分布、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产业结构、贸易往来、社会组织、文化习俗及治理模式等十个主要方面。
她要求考察队必须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特别强调要获取真实、可验证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化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完成这份提纲时,已近深夜。她放下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手腕,稍作休息。望向窗外,城区部分道路的路灯依然亮着,勾勒出城市的大致轮廓。更远处工业区的厂房中也隐约可见灯光,显示着那里仍有工人在忙碌。这景象让她心中微微一动。
她清楚地意识到,协助虞元国推进现代化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起步阶段尤为关键,它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和节奏。
这使她联想到虞国自身工业化的早期历程,也是从零开始,一步步摸索,逐步积累,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她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持之以恒,虞元国同样能够逐步改变面貌。
南熙洲最终也将迎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实现熙洲大陆南北区域的协同发展与共同繁荣。这个目标虽然遥远,但值得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次日清晨,朱昭熙与助理李怡准时抵达合作社的试验田。赵教授已在地头等候,一旁站着技术员小陈及几位农庄的农民。试验田里已经播下新引进的麦种,并覆盖了用于保温保墒的塑料薄膜。薄膜在晨光下微微反光,整齐地铺展在田地上。
赵教授介绍了试验田的基本情况:“覆盖地膜主要是为了在早春提升地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我们在相邻地块同步播种了当地传统品种作为对照,计划系统比较新品种在经过本地化驯化后的实际表现。重点观测指标包括产量、抗倒伏性及适应性等方面。”
朱昭熙仔细听取汇报后,询问了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方案。小陈汇报说:“底肥使用的是农庄自产的秸秆堆沤有机肥。按照赵教授的建议,现阶段控制化学肥料用量,以避免对土壤结构造成潜在负面影响。计划在麦苗生长到三叶期时再追施一次稀薄肥料。”
朱昭熙对此表示认可。她强调说:“农业生产必须注重科学方法的推广应用,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经验。你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向专家认真学习,切实掌握良种选育、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她稍作停顿,继续补充道:“
今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也可以逐步探索发展蔬菜、水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这有助于拓宽农庄的收入来源,改善社员生活水平。但要记住,任何新作物的引进都要先进行小规模试种,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离开试验田后,朱昭熙一行前往区医院扩建工程工地视察。施工现场已开始地基开挖作业,工程机械正在运转,发出阵阵轰鸣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自的工作。
院长迎上前来,向朱昭熙展示了施工图纸,并详细汇报了工程进展:“扩建主体为一座五层病房楼,建成后可新增床位两百张。我们规划设置了专门的老年病科,以应对辖区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医疗需求。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地基开挖工作已完成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