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出具体建议:针对蜀国的资金问题,派遣财务专家帮助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代国的工人培训问题,延长培训时间并增加实操课程;针对鲁国工人的接受度问题,请越国技术人员结合老工人的经验,循序渐进地引入新流程。
经过一番讨论,这个建议得到了各国代表的认可。会议结束后,朱昭熙立即着手安排相关专家和资源。
一周后,三支专业小组分别出发前往蜀国、代国和鲁国。
派往蜀国的财务小组由两位资深会计师组成。他们到达蜀国农机厂后,发现情况比报告描述的还要糟糕。资金使用没有明确记录,采购单据杂乱无章,甚至出现了几笔款项去向不明的情况。
小组负责人王会计师没有急于批评,而是先与当地财务人员一起工作,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建立账目管理系统。“清晰的账目不仅是为了监管,更是为了工厂自身的发展。”王会计师耐心解释,“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知道哪些支出是必要的,哪些可以节省。”
渐渐地,蜀国的财务人员开始理解规范管理的重要性。他们配合小组建立了完整的资金使用制度,每笔支出都有了明确记录和审核流程。
与此同时,代国纺织厂的培训工作也在加强。越国派来的培训师增加了实操课程的比例,让工人们有更多时间亲自操作新设备。培训师还根据工人们的学习进度,调整了教学计划,将复杂的内容分解成更易消化的小模块。
“原来这个按钮是这个作用啊。”一位女工在亲自操作后恍然大悟,“之前看演示总觉得很难,自己动手试试就明白了。”
在鲁国钢铁厂,越国技术人员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坚持完全按照标准流程,而是先观察老工人的操作方法,找出与新流程相似的地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引导。
“老师傅,您看这个温度控制环节,其实和您之前的做法很像,只是我们多加了一个安全监测步骤。”李工指着控制面板说道。
老工人凑近看了看,点点头:“这么一说倒是,我以前也是看火焰颜色判断温度,现在用这个仪器更准些。”
慢慢地,工人们开始接受新流程中的合理部分,抵触情绪逐渐缓解。
然而,就在互助计划逐步推进之时,南武洲的残余势力并没有闲着。他们一直在暗中观察互助计划的进展,寻找可乘之机。
南武洲曾经是这一区域的工业强国,但在联邦成立后,由于拒绝遵守统一标准,逐渐被边缘化。现在,他们看到互助计划有可能加强联邦各国的工业联系,决定采取行动破坏。
他们偷偷联系了鲁国的几个厂主,散布谣言。“劳动国际的互助计划表面上是帮助,实际上是想控制鲁国的工业。”南武洲的特使在一家偏僻茶馆里对鲁国厂主说道,“等工厂建好了,你们就会被架空,到时候所有利润都会流向联邦。”
特使继续煽动:“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提供更自由的技术支持,不用受那些联邦标准的约束。”
鲁国的一位厂主刘老板心动了。他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的钢铁厂,一直对联邦标准持怀疑态度。与南武洲的人见面后,他偷偷复制了一份高炉操作数据交给他们。
这件事被劳动国际常驻鲁国的监督员发现了。监督员注意到刘老板行为异常,暗中调查后发现了与南武洲人员的接触,立即上报给劳动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