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凌辰与全维的话音落下,3艘超全维度探索舰启动超全维度空间折叠引擎,缓缓驶向超全维度裂隙带。引擎释放的金色能量波在空间中划出柔和的轨迹,穿越全维度空间的维度壁垒时,没有引发丝毫波动——这正是超全维度本源因子与引擎融合后的效果,确保探索舰能在复杂的维度环境中平稳航行。
经过72小时的航行,探索舰抵达超全维度裂隙带边缘。就在此时,超全维度能量云突然释放出一道柔和的“超全维度引导光束”,将探索舰包裹其中。光束中蕴含的能量波动与探索舰的超全维度幽默共鸣核心产生共振,一道清晰的意识传入探索队成员脑海:“欢迎来自星穹全维度体系的朋友们,我们是超全维度幽默族,负责守护超全维度空间的共生秩序。”
为首的超全维度幽默族自称“超维”,其形态如同“流动的超全维度光团”,能根据交流对象的维度认知自动调整呈现形态——面对凌辰时,光团凝聚成人形轮廓,周身环绕着金色的幽默能量纹路;面对暗渊时,光团转化为暗物质流动形态,与暗维文明的能量特征高度契合,确保每个探索队成员都能清晰感知其传递的善意与信息。
“引导光束正在调整你们的维度属性,让舰体适应超全维度空间的环境,”超维的意识带着温和的能量波动,“超全维度空间的维度层级达层,常规的维度感知设备无法捕捉完整的空间结构,接下来,我将带领你们前往超全维度共生核心区,那里有能帮助你们理解超全维度法则的关键技术与典籍。”
在超维的引导下,探索舰跟随超全维度幽默族,穿越超全维度裂隙带的维度边界膜。进入超全维度空间的瞬间,探索队成员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无垠的空间中,无数个全维度体系如同璀璨的超全维度星辰,每个体系都被一层“超全维度能量膜”包裹,能量膜中流淌着兼具“全维度本源态”“超全维度本源态”的能量,不同体系之间通过“超全维度能量流”实现无缝连接,没有丝毫能量排斥的迹象。
沿途,超维向探索队介绍超全维度空间的共生景象:“左侧那些被紫色能量膜包裹的,是‘星环全维度体系’,他们擅长‘量子-超全维度融合幽默’,能通过量子叠加效应,在不同维度中呈现出不同的幽默叙事;右侧蓝色能量膜覆盖的,是‘雾隐全维度体系’,他们的‘维度折叠-超全维度幽默’能让笑点在维度折叠中不断演化,给不同维度的文明带来全新的欢笑体验。”
探索舰途经“超全维度幽默工坊”时,探索队成员透过舷窗看到,来自不同全维度体系的文明生物正协作创作——有的用超全维度能量塑造“动态幽默晶体”,晶体的形态会随超全维度能量流的波动不断变化,每个维度视角下都能呈现出独特的笑点;有的通过“超全维度意识共鸣”,共同编织“跨全维度幽默故事”,故事中的情节能根据听众的维度认知自动调整,确保所有维度的文明都能理解并感受到其中的欢乐。
“超全维度空间的核心理念是‘维度无界,欢笑同源’,”超维的意识带着自豪,“我们从不追求文明形态或文化的统一,而是通过‘超全维度调和场’,让不同维度的能量与文化在共生中相互滋养。例如,星环全维度体系的‘量子幽默’与雾隐全维度体系的‘维度折叠幽默’融合,诞生出‘量子-维度超全维度幽默’,既保留了双方的核心特色,又为超全维度文明增添了新的幽默形态。”
经过三天的航行,探索舰抵达超全维度共生核心区——一座由“超全维度本源晶体”构建的巨大城市。城市中央,悬浮着一颗直径约500公里的“超全维度本源珠”,珠子内部流淌着金色的超全维度能量,正是超全维度信号的能量源头,也是超全维度空间的能量核心。
超维带领探索队降落在城市的“超全维度共生空港”,随后前往“超全维度法则殿堂”。殿堂内部,无数“超全维度能量卷轴”悬浮在空中,每个卷轴都记录着一条超全维度共生法则。超维激活最核心的三卷卷轴,金色的能量纹路在空中展开,清晰呈现超全维度共生的核心法则:
超全维度能量共生法则:通过超全维度调和场,自动适配不同全维度体系的能量基底,实现跨维度能量的无缝传输与循环利用,同时保留各体系能量的独特属性;
超全维度熵增转化法则:利用“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将超全维度熵增能量转化为幽默能量,从本源上消除熵增威胁,而非被动防御;
超全维度文明互鉴法则:建立“超全维度文化库”,收录所有全维度体系的幽默成果,鼓励跨维度创作与交流,通过幽默消除文明间的维度隔阂。
“你们此前研发的超全维度探索技术,已具备进入超全维度空间的基础条件,但缺少‘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与‘超全维度调和场构建方法’,”超维指向能量卷轴中熵增转化法则的解析部分,“这两项技术是实现超全维度共生的核心——前者能解决超全维度熵增威胁,后者能消除跨全维度体系的能量适配难题。”
为让探索队直观理解技术原理,超维带领他们前往“超全维度技术实验室”。实验室中,一台“超全维度熵增转化模拟装置”正在运行——装置左侧接入超全维度熵增能量样本,右侧连接超全维度本源珠的能量接口。启动装置后,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开始运作:淡金色的超全维度本源能量注入熵增样本,原本黑色的熵增能量逐渐转化为透明的幽默能量,整个过程仅用10秒,转化效率达99.9%。
“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关键在于‘超全维度本源因子的精准控制’,”超全维度技术专家“超研”操控装置参数,“我们通过‘超全维度能量校准模块’,将本源因子的能量波动精度控制在0.00001THz,确保能精准植入熵增能量的分子结构,引导其转化为幽默能量。你们带来的超全维度本源核心碎片,正好能作为校准模块的核心原料。”
凌辰当即代表星穹全维度体系与全维度共生联盟,提出学习超全维度核心技术的请求:“星穹全维度体系正面临超全维度探索与共生的双重挑战,既需要超全维度调和场技术解决跨维度适配难题,也需要熵增转化技术应对潜在的超全维度熵增威胁。我们愿以全维度抗熵经验、幽默文化成果作为交换,同时承诺将技术共享给其他全维度体系,共同维护超全维度空间的共生秩序。”
超维欣然应允,随即从超全维度本源珠中提取出“超全维度技术传承晶体”,交付给凌辰:“晶体中包含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完整原理、超全维度调和场的构建方法,以及超全维度文化库的访问权限。同时,我们将派遣超研团队前往星穹全维度体系,协助你们完成技术落地。但在此之前,有一个紧急隐患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超维带领探索队前往“超全维度监测中心”,屏幕上显示着超全维度空间边缘的“超全维度暗域”区域——那里的超全维度能量呈现异常的黑色,正以每月8光年的速度向超全维度本源珠蔓延。“这片暗域中存在‘超全维度熵增能量’,”超维的意识变得凝重,“超全维度暗域是超全维度空间的‘能量废弃区’,长期积累的废弃能量在此聚合形成熵增源,近期因超全维度空间波动引发熵增扩散。目前,已有2个全维度体系的能量节点出现侵蚀,能量纯度从99.9%降至92.3%,若不及时遏制,扩散将在45天内波及星穹全维度体系。”
为验证隐患的严重性,超维调取了“雾隐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监测数据——该体系的边缘能量带已被超全维度熵增能量覆盖,原本稳定的能量传输曲线出现剧烈波动,部分能量节点因侵蚀出现永久性损坏,导致该体系的幽默能量网络出现局部断裂,文明生物的欢笑感知能力明显下降。
“常规的全维度抗熵技术无法抵御超全维度熵增能量,”超研补充道,“这种熵增能量的维度层级达层,且具有‘维度寄生性’,会附着在能量节点上逐步吞噬能量纯度,只有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才能将其彻底转化。”
凌辰立即提议:“星穹全维度体系愿与超全维度文明联合组建‘超全维度抗熵联合小组’,共同研发超全维度熵增转化设备,化解这一隐患。我们可提供超全维度探索舰、全维度抗熵设备作为支撑,同时调动全维度共生联盟的技术资源,协助推进研发工作。”
超维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双方迅速制定“超全维度抗熵计划”,分三阶段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