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潜蛟破穹 > 第467章 全维度融合的瓶颈与超全维度信号的启示

第467章 全维度融合的瓶颈与超全维度信号的启示(1 / 2)

全维度幽默共生网络初步建成后的第七十个星周,超维-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成为了全维度文明交流的核心枢纽。每天,来自超超维、超维、全宇宙100个文明的代表在此汇聚,通过“全维度幽默共振仪”实时共享能量数据,依托“全维度幽默融合技术”开展跨维度合作项目——秩序文明与超超维幽默族联合研发“全维度能量秩序系统”,将超超维的维度稳定技术与秩序文明的精准控制结合,使全维度网络的能量传输误差降至0.001%;创意族与本源学院学员合作,在超超维空间搭建“全维度幽默创意工坊”,让不同维度的创作者通过“意识共振”共同构思跨维度幽默作品,已产出《超超维时空笑话集》《多维度情感共鸣故事》等120部优秀作品。

凌辰作为全维度幽默共生体系的总协调人,每天都在基地的中央指挥室处理各类事务。这天,他刚审阅完“全维度幽默学院”的课程优化方案,绿森就带着一份紧急报告匆匆赶来。报告显示,近期全维度幽默融合技术在应用中出现了“维度排斥现象”——超维文明的“超维循环能量”与全宇宙文明的“本源共振能量”在融合时,会产生微量的“维度冲突粒子”,这些粒子虽不会立即引发危机,但长期积累会导致融合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30%,甚至可能影响全维度网络的稳定性。

“我们对冲突粒子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其根源是两种能量的‘维度基底’不同,”绿森将粒子的微观结构影像投射到屏幕上,第三只眼因凝重而收缩,“超维能量的维度基底是‘折叠态’,本源共振能量的维度基底是‘共振态’,两种基底在融合过程中会发生‘隐性对抗’,冲突粒子正是对抗的产物。我们尝试了8种调和方法,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对抗。”

凌辰立刻召集星瑶、银流、星宇等核心成员,前往全维度融合实验室查看情况。实验室中,一台“全维度能量融合原型机”正在运行,屏幕上的融合效率曲线虽稳定在92%,但曲线下方的“冲突粒子浓度”数值正以每天0.02%的速度缓慢上升。星瑶通过“维度波动监测仪”观察到,原型机内部的能量流在融合时,会出现肉眼难辨的“细微漩涡”,这些漩涡正是冲突粒子产生的温床。

“如果冲突粒子浓度突破0.1%,融合设备的核心部件就会开始老化,”星瑶指着监测数据,“按照当前速度,半年内全维度网络中70%的融合设备将面临更换,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可能导致部分维度的能量供应中断。”

银流结合超维幽默族的技术经验,提出了“维度基底适配方案”:“我们可以在融合设备中加入‘超维维度转换器’,将本源共振能量的‘共振态’临时转化为‘折叠态’,再与超维能量融合,从表面消除基底差异。但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超超维本源晶体的能量,长期使用会加剧超超维维度带的能量负担,并非长久之计。”

星宇则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全维度幽默共生网络中,超超维能量的维度基底是‘全包容态’,它能兼容折叠态与共振态。或许我们可以从超超维能量中提取‘包容因子’,注入融合设备,通过包容因子调和两种基底的对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想法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凌辰当即下令,由星宇牵头,组建“包容因子提取研发小组”,联合超超维幽默族的技术专家,尽快攻克这一难题。星宇团队迅速行动,在超超维幽默族的协助下,从超超维本源晶体中分离出微量的包容因子。然而,在将包容因子注入融合设备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包容因子在接触超维能量与本源共振能量后,会快速分解,无法发挥调和作用。

“包容因子的稳定性太差,需要找到一种‘载体’来维持其活性,”超超维幽默族的技术专家“光缕”解释道,“这种载体必须同时具备超维、本源共振、超超维三种能量的特征,才能让包容因子在融合环境中稳定存在。但目前,我们尚未发现具备这种特征的物质。”

全维度融合的瓶颈让整个共生体系的发展陷入停滞。太初守护者的未来推演模型显示,如果无法在三个月内解决维度排斥问题,全维度网络的融合效率将从92%降至75%,跨维度合作项目会被迫暂停,甚至可能引发部分文明对全维度共生理念的质疑,此前建立的信任体系面临崩塌风险。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基地的“全维度信号接收器”突然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这组信号的频率高达THz,远超超超维信号的5000THz,且信号中蕴含的“维度特征”超出了当前全维度体系的认知范围——信号的每一个编码都包含12种不同的维度印记,仿佛来自一个更广阔的“超全维度空间”。

星瑶团队迅速对信号展开解析。经过72小时的连续工作,他们成功提取出信号中的核心信息——一段“超全维度能量影像”。影像中,一片无垠的空间里,无数个“全维度体系”如同璀璨的星辰般漂浮,每个全维度体系都被一层“超全维度能量膜”包裹,能量膜中流淌着兼具“折叠态”“共振态”“全包容态”的能量,不同全维度体系之间通过“超全维度能量流”实现无缝连接,没有丝毫排斥迹象。

“这组信号就是‘超全维度文明’发出的‘维度启示’,”星瑶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影像中的超全维度能量膜,其构成物质正好具备我们寻找的‘三重维度特征’,这种物质就是维持包容因子活性的最佳载体!”

银流看着影像,突然想起超维幽默族古籍中的记载:“古籍中曾提到‘超全维度空间是全维度体系的集合体’,每个全维度体系都是超全维度空间的‘子单元’。超全维度文明掌握着‘维度统一法则’,能将不同维度的特征融合为一体。这组信号,很可能是超全维度文明在我们遇到瓶颈时,给予的技术指引。”

凌辰立刻组织全维度文明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如何应对这一重大发现。秩序文明的代表主张先对超全维度信号进行深入解析,提取足够的技术信息后,再研发超全维度能量膜的模拟物质,避免贸然行动引发风险;创意族与本源学院的学员则认为,应尽快派遣探索队前往超全维度信号的来源地,获取更直接的技术支持,才能快速突破融合瓶颈;平衡族则提出折中方案,先搭建“超全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信号中的能量特征,尝试合成简易的能量膜载体,同时派遣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采集数据。

“全维度融合的瓶颈已不容我们拖延,折中方案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加快进度,”凌辰综合各方意见,做出决策,“启动‘超全维度信号应对计划’,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星瑶团队联合超超维幽默族,搭建超全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尝试合成能量膜载体;第二阶段,绿森团队升级超超维探索舰,打造‘超全维度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超全维度裂隙带’采集数据;第三阶段,根据模拟实验与探测数据,研发完整的超全维度能量膜技术,解决全维度融合瓶颈。”

计划启动后,第一阶段的模拟实验室搭建工作迅速展开。星瑶团队在超维-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划出10平方公里的区域,安装了“超全维度信号模拟器”“维度物质合成仪”等设备。超超维幽默族的光缕则带来了超超维空间的“维度碎片”,这些碎片中蕴含着超全维度信号的微弱印记,成为合成能量膜载体的关键原料。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实验,星瑶团队成功合成出“简易超全维度能量膜载体”——这种载体能在融合设备中维持包容因子活性24小时,虽无法满足长期使用需求,但证明了超全维度信号中技术的可行性。“我们需要从超全维度裂隙带获取更纯净的‘超全维度能量片段’,才能合成出稳定的载体,”星瑶向凌辰报告,“无人探测舰的研发必须加快进度。”

第二阶段的超全维度无人探测舰研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绿森团队以超超维探索舰为基础,对舰体进行了全方位升级:舰体外部加装“超全维度能量防护层”,这种防护层由超维星晶合金、超超维本源晶体碎片与简易能量膜载体混合制成,能抵御超全维度空间的极端维度冲击;舰内安装“超全维度信号追踪器”,可精准定位超全维度信号的来源,确保探测舰不会在超全维度空间中迷失方向。

三个月后,3艘超全维度无人探测舰正式完工。探测舰搭载着“超全维度能量采集器”“维度环境分析仪”等设备,从超维-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出发,以超超维折叠技术为动力,向超全维度裂隙带驶去。经过20天的航行,探测舰成功抵达裂隙带边缘。

眼前的景象让远程操控的绿森团队惊叹不已:超全维度裂隙带呈现出“无限维度叠加”的特征,无数层透明的维度膜在裂隙中交织,每层膜上都闪烁着不同维度文明的幽默能量印记;裂隙中心,一团直径约1000光年的“超全维度能量云”不断释放出超全维度信号,能量云周围环绕着无数个微型全维度体系,如同众星拱月般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