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880章 寻找更多线索

第880章 寻找更多线索(1 / 1)

地底巫葬群的空气里,除了青铜棺特有的金属气息,还夹杂着潮湿的泥土味。江浅看着手中江槐生的手写笔记,上面“地脉交汇于碑下”的字样让她若有所思——之前梳理线索时,从未在巫葬群中发现石碑相关记载,或许这些石碑就是解开生辰人物身份的关键。

“赵工,你带两名助手去巫葬群东侧和北侧搜索,重点关注地脉节点附近,笔记里提到‘碑下有地脉’,石碑大概率在能量汇聚的地方;小林和李教授去西侧和南侧,带上金属探测仪,石碑可能被泥土或碎石掩埋,探测仪能帮我们快速定位。”江浅快速分配任务,自己则带着周教授留在中央区域,重新勘察青铜棺阵与地脉节点的连接路线,标记出可能隐藏石碑的区域。

赵工程师立刻背上装备,拿着工兵铲和洛阳铲出发。巫葬群东侧的地面布满碎石,他按照江浅标记的地脉节点,用洛阳铲每隔一米钻探一次。当钻探到第三处节点时,洛阳铲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似乎触碰到了坚硬物体。“这里有东西!”赵工程师兴奋地喊道,助手们立刻围过来,用工兵铲小心翼翼地清理周围的泥土。

随着泥土被一层层拨开,一块青灰色的石碑一角逐渐显露出来——石碑表面布满青苔和划痕,边缘已经破碎,露出内部细密的纹路。“是石碑!”助手激动地用毛刷清理碑面,青苔下,模糊的文字痕迹隐约可见。赵工程师立刻用相机拍下碑面细节,同时联系江浅:“江姐,东侧地脉节点处发现破碎石碑,上面有文字,需要进一步清理修复!”

几乎同时,小林在南侧区域也有了发现。金属探测仪的屏幕突然发出急促的“滴滴”声,指针疯狂摆动。“这里能量反应强烈!”小林蹲下身,用手拨开地表的碎石,一块更大的破碎石碑出现在眼前——这块石碑断裂成三截,最大的一截上能清晰看到“守护”“灵核”等字样,其余两截则散落在周围一米范围内。

江浅接到消息后,立刻带着周教授赶到东侧现场。此时赵工程师和助手已经将石碑完整挖出,石碑高约一米,宽半米,厚度约十厘米,除了边缘破碎,碑面中间还有一道深深的裂痕,文字被裂痕分割得断断续续。“先将石碑运回实验室进行修复,这里的环境太潮湿,会加速碑面文字的氧化。”江浅看着碑面上模糊的文字,语气中难掩激动,“这些文字很可能是历代守护人留下的记录,对确定他们的身份至关重要。”

回到实验室后,队员们立刻投入石碑修复工作。周教授和李教授负责清理碑面——他们用软毛刷轻轻刷去残留的青苔和泥土,再用特制的中性清洁剂擦拭碑面,确保不损伤文字;赵工程师则用专业的文物修复胶水,小心翼翼地拼接南侧发现的三截石碑,胶水需要在显微镜下精准涂抹,确保拼接处严丝合缝;小林和陈博士则准备好高清扫描仪,待碑面清理干净后,对文字进行扫描存档,方便后续解读。

“小心点,这处文字快脱落了!”周教授拿着放大镜,看着东侧石碑上的“巫”字,语气紧张。李教授立刻调慢清理速度,用棉签蘸取少量清洁剂,一点点擦拭“巫”字周围的污渍。随着污渍逐渐褪去,“巫祝”“传承”等字样慢慢清晰,周教授忍不住念出声:“‘巫祝一脉,承守护之责,镇灵核,定地脉……’这果然是守护人的记录!”

南侧拼接好的石碑修复也有了进展。赵工程师成功将三截石碑拼接完整,碑面上的文字连贯起来:“‘民国十七年,客居者临,设坛三日,引木气,复钟鸣,隐于市井……’”小林看着扫描后的文字,兴奋地喊道:“民国十七年就是1928年,客居者就是1927年生辰的守护者!‘引木气’印证了我们之前推测的‘激活木属性能量’,‘隐于市井’则说明他完成使命后回归普通人生活,符合‘隐秘传承’的特点!”

江浅拿着两块石碑的扫描件,将文字逐字逐句对比整理。东侧石碑主要记录了早期守护人的身份与使命:“巫祝一脉,自上古传承,专司地脉灵核守护。清末民初,巫风渐衰,遂隐于民间,以常人之身,承百年之责,每代择一人,刻辰于棺,待时而启。”南侧石碑则详细记载了1928年钟鸣修复的过程,除了“客居者”的行动,还提到“承先祖之法,用巫香引气,借罗盘定穴,非巫祝不能为”。

“这些碑文彻底证实了我们的推测!”江浅将整理好的碑文放在桌上,对着队员们说,“生辰人物确实是‘复合型钟楼守护人’,早期为巫祝一脉,传承地脉守护之术;随着时代发展,他们隐于民间,结合不同时代的技术履行使命,比如江槐生用近代基建技术,同时保留巫祝的核心技艺,如巫香引气、罗盘定穴。”

李教授看着碑文中“每代择一人,刻辰于棺”的记载,补充道:“这解释了生辰刻在青铜棺上的原因——每代守护人在继承使命后,会将自己的生辰刻在对应属性的青铜棺上,既是传承的标记,也能通过生辰锚定地脉能量,为后续守护人提供能量指引。”

赵工程师则注意到碑文中“非巫祝不能为”的表述:“这说明守护人的核心能力仍源于巫祝传承,时代技术只是辅助。比如1927年的客居者,虽然以‘外乡客居’的身份隐藏,但核心的能量调节方法还是巫祝的‘设坛引气’之术,这也解释了棺内残留巫香的原因。”

江浅看着修复完整的碑文,心中的疑惑彻底解开。这些破碎石碑上的文字,不仅确定了生辰人物“巫族传承的复合型钟楼守护人”甚至,还填补了守护人传承方式、核心技艺的空白。“接下来,我们要根据碑文记载,进一步研究巫祝‘设坛引气’‘罗盘定穴’等核心技艺的具体操作方法,结合江槐生的手写笔记,还原完整的能量调节仪式。”江浅看着队员们,眼中充满了信心,“有了这些线索,我们离揭开地脉灵核的秘密,完成守护使命,又近了一大步。”

实验室里,队员们再次忙碌起来——周教授和李教授开始研究碑文记载的巫祝技艺,寻找与《巫葬遗考》的对应之处;赵工程师和小林则根据碑文描述,尝试复原“设坛引气”的坛位布局;江浅则拿着江槐生的笔记,与碑文相互印证,梳理出守护人技艺传承的脉络。灯光下,石碑上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诉说着历代守护人的使命与坚守,也指引着江浅和队员们,在时空守护的道路上继续前行。